同時,地球上的氧氣正在逐漸耗盡,溫度升高導致海洋蒸發愈演愈烈,太陽核心聚變反應出現變化并逐漸增亮,奧馬利·詹姆斯認為地球的環境將變得越來越惡劣,能適應這樣環境的生物變得越來越少,植物和動物滅絕后只剩下生命力更加頑強的微生物,它們的生存范圍被限制在局部存在的液態水環境中,或者溫度更低的地方。此外,這些生物還有受到極端高溫和強烈紫外線輻射的作用。
科學家進行這樣的預測是尋找類地行星是否處于可居住的“時間區間”上,即恒星系統內哪個演化階段適合存在生命,雖然我們發現了一些可居帶上的行星,但是它們可能不處于可居住的時間區間內。根據該模型的最新預測,太陽的壽命大約為100億年,留給地球生物的窗口大約只有恒星壽命的25%,這就決定了有些系外行星的表面環境已經嚴重惡化,如果行星上存在生命,那么就會轉移到地下生存。
適者生存物競天擇。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篩選出可適宜環境的生物,無法適宜的生物將會被淘汰。科學家估計可抗輻射的嗜熱細菌將是地球上最后的生命,時間大約為未來28億至30億年。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761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