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 分析稱烏克蘭2/3民眾親歐,1/3民眾親俄
向東或向西,烏克蘭走向分裂?
晨報記者 周東 綜合報道
烏克蘭會分裂嗎?近日,這幾乎成了報道烏克蘭動亂的國際媒體最普遍的擔心。分析人士認為,烏克蘭政治危機的直接導火索雖然是烏政府去年11月決定暫停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定,最根本原因還是國內民眾在“向東走”還是“向西走”問題上的深度對立。這一根本矛盾沒有化解,烏克蘭局勢升級的土壤就始終存在。
東西部鬧著要“分手”
據新華社報道,《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費希爾說,從人口和地理因素分析,大約三分之一的烏克蘭人口講俄語,大多生活在靠近俄羅斯的東部地區,主張與俄羅斯保持密切關系;大約三分之二人口講烏克蘭語,主要生活在中西部地區,傾向于更親近歐盟!董h球時報》報道稱,烏克蘭東部地區和南部的克里米亞是俄羅斯勢力的根據地。在最近的這個周末,烏克蘭西部多座城市有民眾上街扯倒前蘇聯時期遺留的列寧像。而在哈爾科夫,大批親俄的政府支持者則趕來保衛雕像,當地警方則擋在兩派示威者中間,阻止沖突升級。《今日美國》稱,在烏克蘭西部已有人喊出“自治”,東部也有人呼吁和西部“分手”,擁有4800萬人口的烏克蘭正處在是否分裂的十字路口,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俄羅斯去年以150億美元貸款、低價天然氣和軍工訂貨為“胡蘿卜”,吸引烏克蘭放棄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定,隨即提供了第一批貸款30億美元。烏政府的這個決定被視為烏克蘭放棄與歐盟合作討好俄羅斯,引發了親近歐盟的烏克蘭政壇反對派與民眾抗議。
俄羅斯警惕烏克蘭向西
從經濟方面的矛盾而言,烏克蘭大體上以第聶伯河為界,分為東烏克蘭和西烏克蘭。東烏克蘭毗鄰俄羅斯,人口3200萬,主要經濟支柱是工業,經濟比較發達;而在第聶伯河以西的西烏克蘭毗鄰歐盟,人口1600萬,主要經濟支柱是農業,經濟比較落后。自從俄羅斯經濟1999年有起色以來,與俄羅斯一體化程度相當高的東烏克蘭地區也恢復了經濟活力;相反,西烏克蘭地區經濟起色不大。
再次是地緣政治上的地位。烏克蘭就面積和人口而言都居歐洲前列,戰略地位也十分重要。前蘇聯解體后,在北約不斷擴大的情況下,俄羅斯一直將烏克蘭視為其西部地區的戰略屏障和“緩沖區”。一旦親西方的人上臺,烏克蘭會加快加入北約的步伐,這將嚴重威脅俄羅斯的安全利益。俄有識之士認為,在烏克蘭總統選舉問題上,美國及其歐洲盟國的表演說明,俄羅斯正在遭到來自歐美空前猛烈的戰略擠壓。冷戰結束后,國際形勢發生了巨變,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被擠壓得所剩無幾。作為俄羅斯戰略依托的獨聯體被西方逐漸蠶食,格魯吉亞發生“玫瑰革命”后,烏克蘭總統大選引發的政治危機證明,烏克蘭似乎將成為西方的囊中之物。這種現實的威脅不能不引起俄羅斯的警惕。
長期以來相安無事的東西部居民,如今被人為地割裂開來。政治上的對立,變成了民族的對立。這個國土面積和人口與法國相當的歐洲大國,開始被迫面臨非此即彼的選擇:要么親歐美,要么親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7893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