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探索8月18日報道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報道,自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問世以來,進化生物學家一直感到奇怪:為何一些動物世系比其它的動物世系變化多。經典的解釋是變化速率更快反映生態機會增加,導致動物快速適應進化分枝。
達爾文進化論的教科書上的一個例子是說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雀類,自從其祖先占領這片自由競爭的群島時,它們快速繁衍成了13個品種,每一個品種的鳥都適應用不同的方式來利用食物資源。此事例和其它事例讓一些進化學家認為重大進化分枝的祖先們都是碰巧在一個合適的地方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利用了生態時機。然而,有科學家認為生物多樣性可能不僅依靠祖先物種本身發現的環境特性,還可能依靠物種本身的特性。如今一項新研究支持這一可能性,表明腦袋大的一些鳥類進化更快,能推動進化多樣性的出現。
20多年前,進化生物學家提出腦袋大的動物通過使用新的資源與環境所需的行為變化來推動進化多樣性的出現,此理論就是所謂的行為推動進化的假設。當這些科學家闡明他們的假設時,僅僅提供腦袋大小限制動物認知能力的依據是不夠的。然而,從此之后,堅固的體征證據已經證實腦袋大的動物與它們的體型大小有關,而且通過學習和創新來促進其技能的發展,進一步導致其行為的改變,推動它們向新的環境入侵并學會使用新的資源。盡管的了新的依據,但大腦在適應多樣性環境中的作用還存在爭議,大部分原因歸咎于很難有事例來證實腦袋大的動物進化快。
如今,巴塞羅納CREAF自治大學的生態學家丹尼爾?索爾和美國芝加哥大學的進化生物學家特蕾弗?普里西提供了這一重要證據,在《美國自然主義者》雜志上最新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表明大腦在鳥類的進化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他們分析了7209種鳥類的身體大小,此數字占全部鳥類的75%,結果發現鳥類世系經歷了體型大小的最大變化,且腦袋大小的變化勝過其身體大小的變化。
這些鳥類包括啄木鳥、犀鳥、鸚鵡、貓頭鷹、琴鳥和烏鴉。大腦能推動形態學上的變化,因為它能促進動物分布區的擴大和新物種的形成。此分析結果還表明大腦多樣性變化具有獨立于地理分布范圍和物種豐富程度之外的統計意義。丹尼爾?索爾解釋說腦袋大通過推動行為的變化來加快進化變化的速度,使動物種群處于新的種群選擇壓力之下,從而促使它們適應新的進化分枝。因此,認知能力強的動物在環境因素的促進下能加快其行為變化,而大腦成為其主要的進化推動力。(尼特)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39438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