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依據25億年前的地球太古代時期的大氣狀況,推測稱具備橙色大氣霧霾的系外行星具有生命宜居性。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行星周圍的大氣霧霾可揭曉這顆星球是否適宜生命體存活,或者呈現生命跡象。研究人員對地球進行深入分析,發現大氣霧霾曾覆蓋早期地球。橙色大氣層暗示著一顆行星潛在宜居性或者已經存在生命。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美國華盛頓大學博士生賈達-阿尼(Giada Arney)和合著作者分析了大約25億年前的地球太古代時期,因為這一時期地球化學數據與勘測到的多數系外行星十分接近。使用地球作為計算機模型中假設系外行星的“代理”,模擬哪顆星球最接近宜居生命狀況。
這一最新理論基于其它研究,例如:年輕地球曾間歇性地被有機灰橙色霧霾包裹,類似于現今觀測到的其它系外行星。數十億年前,地球形成的霧霾是太陽光線分解大氣層中的甲烷分子,形成更復雜的碳和氫有機化合物。阿尼說:“霧霾世界普遍存在于太陽系和現已勘測的一些系外行星。”
考慮地球的全球性霧霾有助于我們將地球與其它系外行星聯系起來,如果是這樣的話,這種霧霾將是生命跡象存在的證據。這項最新研究使用光催化學物、氣候和放射物模型檢查分析了早期地球被“不規則”碳氫化合物霧霾包裹,這意味著想象的霧霾微粒并非多數模擬實驗中的球狀結構,而是球狀粒子聚集在一起,其聚集方式并不像葡萄顆粒,但比雨滴更小一些。他們發現的不規則霧霾的溫度明顯低于該行星表面溫度,同時,阿尼和同事發現低溫霧霾與溫室氣體濃度成反比。
霧霾能夠很好地吸收紫外線,從而使太古代時期地球處于屏蔽狀態,在形成氧氣和臭氧層之前避免遭受致命放射性照射。橙色霧霾有利于地球表面生物圈的進化形成,這種情況也可能存在于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合著作者肖恩-多馬加爾-戈德曼(Shawn Domagal-Goldman)在近期一次采訪時稱,阿尼負責的這項最新研究表明,橙色霧霾與生命之間的關聯性遠超出之前的預期。阿尼強調指出,天文學家經常認為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是“淡藍色圓點”,這是航行者號探測器拍攝經典地球圖像所留下的地球概念印象,但早期存在霧霾的地球則是一個“淡橙色圓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0012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