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讓你大吃一驚的動物奇特行為。
為了潛水鱷魚吞食石頭
出于生理因素,鱷魚的胃部像巖石一般堅韌,面對烏龜、魚類、鳥類,仍至長頸鹿、水牛、獅子和同類鱷魚時,只要它們張開大嘴,任何獵物食物都能夠統統消化。此外,研究人員發現鱷魚時常會吞食石頭,而且這些石頭會永久性在逗留在它們的胃中。他們分析指出,鱷魚吞食石頭這一特性是為了使鱷魚更好在潛入水中并保持水下平衡。
鯨魚乳汁并不是低脂肪食物
養育一頭幼鯨可謂是“一個壯舉”,幼鯨在母親子宮內發育10-12個月才成熟,幼鯨剛出生后體型是母親體長的三分之一(通常幼年藍鯨體長為30英尺)。母鯨通過乳腺周圍的肌肉將乳汁噴射入幼鯨口中,鯨魚的乳汁營養很豐富,含有很高的脂肪,據悉,鯨魚乳汁的脂肪含量是百分之五十,其脂肪含量相當于人類的10倍。正是這種高營養乳汁保證幼鯨每天以200磅的速度迅速成長。
鳥類在長途飛行中識別陸標避免迷途
你是否想像過當你度假時找不到道路的出口、遇到難以應付的司機、或者來到一個陌生區域時才發現自己的地圖已殘缺不全,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么辦?相信你一定會手忙腳亂,因為你畢竟不是方向識別專家鳥類,比如鴿子在沒有航行困難的情況下能夠飛行數千英里找到之前的棲息地點?茖W家指出,許多鳥類體內都有內置式“磁性指南針”,可通過地球磁場探測具體的飛行方向。2006年11月發表在《動物行為》期刊雜志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鴿子除了體內的“磁性指南針”,還可以通過識記地面上熟悉的陸標幫助找到自己回家的方向。
海貍的冬季白天要“更長一些”
當冬季來臨時,海貍就接近于冬眠狀態,它們會依靠之前所存儲的食物和其獨特尾部所積累的脂肪過冬。它們躲避“室外”的寒冷,節約體能消耗,通常會選擇逗留在自己黑暗的窩中。據悉,海貍的窩是由樹枝和泥巴堆積建筑起來的。海貍在冬天最顯著的生活習性就是只要有日出或陽光它們就會活躍,對于海貍而言,它們冬季白天“自由活動生理周期”為一天29個小時。
鼴鼠并不是“瞎子”
向來鼴鼠被認為視力很微弱,通常習性于地下生活環境,非洲鼴鼠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卡通劇情中的“脫線先生”,它們可以用自己的小眼睛探測微弱的光線,其眼睛能根據氣流的變化而形成當前感應,實現一種真實的視覺感受。過去幾年的研究顯示,非洲鼴鼠有著敏銳的眼睛,它們并不是完全的“瞎子”,它們的視覺感官系統很弱,這只是由于它們不喜歡看到眼睛所看到的某些事物,對于它們而言,光線對眼睛的反應要比眼睛被動所接受的事物更加重要,如果自己的洞穴中出現一道光線將意味著捕獵者可能闖入它的老巢,這將關系到自己的性命安全。
雛鳥的“手足情深”
一種錯誤的觀點認為:動物在生長進化過程中表現出一種私已傾向,它們只關注在乎自己的生存。然而,動物體內卻存在一種利他主義基因,比如雛鳥就在給食時發現特殊的唧唧聲而表現出一種“家庭選擇”行為。這種叫聲是向身旁的雛鳥告訴已發現食物,這些雛鳥都有著親緣關系,共同具有著利他主義基因。自然選擇的關鍵因素并不是優勝劣汰,而是如何適宜讓該物種生存下來的,雛鳥之間所表現出的“手足情深”的利他主義基因有利于親緣同伴的茁壯成長。
魚類出現變性器官
當人們對陸地上許多動物的生態習性產生濃厚興趣的同時,很容易忽視在海洋深處存在著一些最離奇古怪的生物特征。與其他陸地脊椎動物相比,海洋許多種魚類中出現雌雄同體的現象倍受研究人員的關注。據了解,受荷爾蒙周期和生活環境的改變影響,許多魚類出現了“變性”,它們竟同時具有雌雄性生殖器官。
長頸鹿具有獨特的供血循環系統
長頸鹿的頭部長在16英尺長的脖子之上,這種長脖頸非常適宜于食用高位置的樹葉,但是這種也帶來一些不利因素,以牛等其他動物的身體結構來說,如果它們也長著這樣長的脖頸,頭部的大腦供血循環一定會出現問題。原來,長頸鹿心臟血液流動供給的能力是牛的兩倍,它具有一種復雜的血液循環系統,從而確保當長頸鹿低頭時不會讓血液快速沖擊大腦,據悉,長頸鹿心臟6英尺以下是腿部的皮膚,這些皮膚組織必須保持高度緊張防止其蹄部出現血液匯集。
大象喜歡保持沉默,但它們并不愚蠢
大象有頭部很大,將近11磅,它們長著陸地上有史以來哺乳動物中最大的大腦。它們的大腦是一片空白嗎?通常,動物和人類的智力是很難估量的,然而其腦化商數(EQ)可以衡量這種動物智商的特殊表現。大象平均的EQ指數為1.88,而人類的EQ指數為 7.33-7.69,黑猩猩EQ指數為2.45,豬的EQ指數為0.27。動物的智力和記憶思維能力是緊密聯系的,由于反映出大象不僅智商高,而且它們的記憶力也很好。
能說會道的鸚鵡具有很強的理解能力
通常,人們都認為鸚鵡是一種具有“語言錄音功能”的可愛小動物,但是過去30年的研究顯示,鸚鵡不僅語言能力很強,能夠進行簡單的模擬,同時它們的理解識別能力也很強,它們能夠像4-6歲兒童那樣對一些語言進行理解識別。比如鸚鵡能夠很好的把握“相同和不同”、“大和小”、“有和沒有”之間的概念關系。更為有趣的是,它們還可以用奇特的方法組合一些單詞和詞組。2007年1月,一項語言科學調查報告顯示采用鸚鵡學舌的模式可用來研究開發機器人的人工語音能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06202.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