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普斯金字塔的高度乘上一千萬倍以后--即九千八百萬哩,正好是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這一事實,不知是否真確?子午線通過金字塔,正好將陸地和海洋分為相等的兩半,也是真的嗎?金字塔的地基周圍除以其高度的兩倍,即得出著名的π=3.14159這一數字,不曉得是否又是當真?地球重量的計算已經發現,不知是否真實?而建地基的巖石地是經過仔細且精確地丈量過的,是否又是真的?
找不出一絲一毫的線索說明,為什么喬普斯金字塔的建造者--科福法老(pharaoh Khufu),要選擇這塊沙漠中特別多巖石地帶,作為這座巨塔的基地。且他用來建造巨塔的巖石上有一條自然的縫口,有些勉強的說法,認為他也許是想利用這些縫口,以便從他的夏宮中,來監督工程進行情形的。這兩種問題都沒有合乎情理的解說。
就第一種情形來說,可能為了實際的需要,便于建地基靠近東邊的采石地,目的在縮短運輸的距離,而第二種情形,實難想像,法老竟愿意讓年復一年,日夜工作的喧囂吵雜來騷擾。因為經書上關于基地選擇的說法,有很多矛盾的地方,因此不得不使人有理由地懷疑,難道不是出于神們,透過僧侶行為而指示的么?如果這種看法說得通,那末我提出的關于過去人類的烏托邦式想法,豈不又多了一項重要的證明嗎。
因為金字塔不僅是將大陸和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而且其位置正好在大陸地心引力的中心點。如果這些引證與事實不相符合--當然相信他們的確也非常困難--那末這個建址,可能是由一些知道地球是球形的,并且也知道大陸與海洋分布情形的人類所挑選的了。從這一觀點上,我們不妨再想一想雷斯的地圖吧!此不僅僅當作神話故事來看待的。
究竟是什么力量,用什么機器,和什么技術,把這塊巖石地帶敉平的?建師是如何挖掘通向地層下的隧道的?他們如何使光線滲入內部?既不在這里,也不在萬王谷(the Valley of Kings)中的石墓穴里使用過火炬,或類似的發光物。因為那里沒有煙薰的墻壁或天花板,或任何曾經刮去這些被煙熏黑的地方的痕跡。他們用什么方法,并且如何把這些石塊從采石地開采出來呢?用尖銳鋒利的器具嗎?究竟是怎么樣地運送這些巨石,又是如何這般精密地把它們接合起來的呢?因此,這里又有許多說法了:即是用有斜度的平面和軌道,使石塊在上面滑動及升起或轉彎。當然還要加上成千成萬的奴工:即農民、泥水匠和工匠! ∥覀冊趯τ谑非俺拿鬟z跡的研究中往往會發現某些按照常規性理論所無法解釋的現象。譬如在1974年國際美洲人大會上曾有個叫休·哈列斯頓的學者提出古阿茲特克大都市特奧蒂瓦坎的冥街上金字塔與神廟等物正好構成一幅迷你太陽系模型,這其中甚至包含了直到1930年才發現的冥王星的軌道數據。而事實上,據考證整座城市從一期建造開始直到以后的擴建都是遵守了某一完備計劃,中間時間跨度長達1000年之久;同樣現象也在英國索爾茲伯里平原上著名的巨石陣中存在,根據地層發掘和分析以及C-14測定,古物學家認為其是在公元前2800年左右到公元前1400年左右這段長達1400年的時間里至少分三個階段建造完成的……究其原由,如果仍用“外星人”或“失落的文明”來解釋,相信這也只是無奈的選擇。那么,史前超文明的真諦又何在呢?
是誰造了大金字塔?
埃及大金字塔,高一四六公尺,其四面底邊長分別為二三○公尺,占地五二九○○平方公尺,共用了二三○萬塊石材。早在希臘羅馬時代,人們就將世界上的偉大建筑,選出七項最為人稱頌的。然而歲月悠悠,被稱作世界七大奇跡的建筑物,幾乎已消失殆盡,獨有埃及大金字塔屹立不搖,見證著當時文明的輝煌。一般認為大金字塔建成于西元前二千多年的第四王朝,由胡夫王所建。但是由于史料的缺乏,后代史學家們透過傳說,以及相關線索才得出這項推論。關于這么龐大的工程如何建成?不可思議的智慧來自何人?以及為了什么目的而造的等等謎團卻始終沒有解開。目前這個說法隨著許多研究結果的發布而被質疑。并非法老的王墓
史學家們一般認為金字塔與法老的墓葬有著密切的關系。然而,在西元八二○年,開羅回教總督阿爾瑪門(Caliph Al-Ma'mun)率領人馬,首度挖出通道進入大金字塔,看到的景象卻是非常樸素的房間,連一件陪葬品、珠寶、雕像都沒有,甚至連碎片都找不到。而取名為“王殿”的房間里只有一口空空的、沒有蓋子的箱狀石盒。墻壁也是光禿禿一片,毫無裝飾文字。史學家們對這個首次進入大金字塔的事跡作出“遭到盜墓”的結論。然而,實際研究指出盜墓者想從其它通道口進入大金字塔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在常理下,盜墓者也不可能偷到一個碎片都不剩,更不可能將墻上描述法老的碑文全數抹凈。而埃及人為了紀念與稱頌法老王,向來將王墓內部裝飾的極為華麗,并擺設豐富的陪葬品。這么看來,樸素的大金字塔很可能不是法老王的墳墓,甚至可能毫無關系。
建筑物的數字展現驚人的精確度
一八八○年代末,現代建筑學之父威廉弗林德斯·皮特里指出大金字塔最驚人之處在于其方位上。因為其各個棱線都極為正確地面向東南西北,各方位的誤差也都在五分(一分是一度的六十分之一)以內。這不但是非常精確的觀測技術,更令人驚奇的是建造者竟然能在這樣龐大的建筑物上保持超高的精確度。 其水平度的正確度也令人震撼。因為其誤差僅一·五英寸(約三?八公分),即使是現代的建筑也難以媲美?茖W家推測要造出大金字塔這樣高技術的水準至少要經歷數千年的進化,然而翻遍埃及歷史,卻找不到這類技術發展的記錄。非凡的技術
大金字塔的力學構造極其巧妙。它并不是將二百多萬個石頭直接堆砌成錐型。若構造如此單純的話,只要其中的一部分崩潰,就會因為過于笨重,而全數崩壞。支撐大金字塔的,是類似樹木年輪的構造,也就是由稱為扶壁的硬體構造和填塞其空隙的填石層所組合成的。這種構造使得大金字塔在十三世紀時的一次大地震中,只有少部份的外側石塊崩落,整體結構絲毫不受影響。然而在大金字塔之前建造的第三王朝金字塔或之后的第五、第六王朝所建的金字塔相比之下結構相當粗糙,甚至許多已經完全崩壞。
再者,如何從地面到一百多公尺的高空中,將二百三十~二百六十萬塊,每塊平均重達二·五噸(二千五百公斤)的大石頭始終都擺在絕對精密的位置上也令人不解。埃及學者們前后推測了三十種以上建造的方法,然而經過分析檢驗,發現以當時埃及人所能有的技術與能力,這些方法實際上都不可行。攀爬過大金字塔的學者漢卡克(Graham Hancock),便具體地提出他的疑問。他說:“在此顛顛巍巍之處,一面需保持身體平衡,一面又得將一塊一塊至少有現代自用小汽車兩倍重的石塊,從下面搬上來,運到正確的地方,對準位置,當時這些石工的心中不知所思何如。”
有“現代古埃及學之父”之稱的法蘭西斯·強波林(Jean-Francois Champollion)認為建造金字塔的人在智慧上是屬于巨人型的,他說:“他們的想法有若身長一百英尺的巨人一樣高人一等。”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說法,既然種種證據顯示埃及人并無法造出大金字塔,那有沒有可能是由有著巨人般智慧或身材的史前文明的人類所造的呢?事實上,學者們對于此點已有相關研究發表了。史前文明的推測
獅身人面像也是學者們研究的重點。它高二十公尺,全長七十三公尺,被認為是第四王朝的法老王卡夫拉所建。但近來科學家從獅身人面像表面的侵蝕痕跡推測它的建成年代很可能更早,起碼在公元前一萬年以前。
鄰近大金字塔的獅身人面像,看起來非常的古老?茖W家們從他身上似水侵蝕的溝渠研判他曾經歷了一段潮濕的氣候,因此推測他很可能在一萬年以前就已存在。(圖片提供:許曉倩)
數學家史瓦勒·魯比茲在《神圣的科學》談到,獅身人面像的獅身部分很明顯有被水侵蝕的痕跡,他推測是公元前一萬一千年的一場大洪水和連綿大雨而造成的。學者約翰·魏斯特認同上述說法,并否定了風沙侵蝕之說。因為如果是風的侵蝕,那同一時代的其他石灰巖建筑物也應有同樣程度的侵蝕,然而我們卻發現留下的其它建筑物中沒有一塊像獅身人面像那樣嚴重的侵蝕。
波士頓大學地質學教授、巖石侵蝕方面的專家羅伯特·修奇也贊同魏斯特的觀點,并指出獅身人面像所遭受的侵蝕,有的地方深達二公尺左右,使得外觀看來蜿蜒彎曲,好像波浪一般,很明顯是經過數千年激烈的風吹雨打后造成的痕跡。魏斯特還指出從公元前三千年以來,基沙高原一直沒有足夠的雨水造成獅身人面像的侵蝕痕跡,而必須追溯到公元前一萬年才有能造成這樣大規模侵蝕痕跡的壞天氣。因此他推測,獅身人面像必須在這個年代范圍以前所建。連同大金字塔這樣規模宏大而復雜的工藝品,很可能是一個更早、更偉大、比古埃及古老,我們還不知道的文明留下來的遺產,而被埃及人所繼承。古人講“天時、地利、人和”,生活的方式隨著年代或民族有所不同,就像我們現在住鋼筋水泥的樓房、交通工具是車輛,而古代則是住在木造或磚造的房子、出門是騎馬或乘轎子。然而像秘魯納斯卡平原上的巨大圖畫、復活節島上的大石像、英國的巨石圈,以及大金字塔,我們目前在記載中找不到相對應的人類生活模式及能力造出這些特別龐大、壯麗的產物。它們很顯然是來自與我們差異很大的文明的產物,上述科學家對大金字塔提出的推測,正好吻合了很久以來埃及人存在著的說法,他們認為基沙古跡是被“大洪水”毀滅前的一次文明時代所留下的唯一大型古建筑。這個推測是否正確有賴更多的研究,但是從目前許多開始觸及史前文明的研究方向來看,很可能有一天我們能真正解答究竟是誰造了大金字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4535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