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揭秘青藏高原天葬習俗由來 為何用人肉喂養鷲鷹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靈異事件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科技訊】死后世界究竟是什么樣呢?一般來說一種有智種群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免不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卻沒有任何確切答案。于是乎人們就會以各式各樣的方式擴充自己對死后世界的想象。而在其中,死亡便成為了某種對死后世界的崇拜,從而呈現出一種強而有力的宗教拉攏。葬禮就更是充滿的人意的宗教情節。

  色達,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甘孜西北部。色達在藏語里的意思是“金馬”,因歷史上曾在色達境內出土了一塊馬形的金塊而得名,F在,色達還是一個盛產黃金的地方。由于海拔較高,這里氣候比較寒冷。6月份進去,在沒有太陽照射的時候,也要穿很多衣服 色達縣城海拔3893.9米,距康定444公里,經馬爾康到省會成都666公里。由于特定的歷史原因,色達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2002年以前,這里公路不暢通,所以這里一直保留著原始的生活狀態。

  

  色達縣城的海拔較高,所以氣候嚴寒.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長冬無夏,4季均可出現霜、雪,大氣含氧量不足標準的60%,日照強烈,歷年季風長達7個月。 到色達旅行,必備防寒服、羽絨服、防風衣、防風褲、頭巾、太陽鏡、口罩等,高倍防曬霜、油。

  色達縣是一個比較一般的高原小鎮,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色達最有名的還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喇榮五明佛學院。佛學院在距離色達縣城30公里左右的山谷里,風景優美,不時能看到猴子出沒。

  色達縣是個藏傳佛教寺廟比較集中的地方,全部為紅教(寧瑪派)寺廟,除了著名的五明佛學院,還有花數千萬元才最后完工的吉祥藏經院、歌樂它鄉的勒窮寺、甲學鄉的拉則寺、納折貢巴寺以及打隆寺、色拉寺、和3000多年前的石棺墓、塘亞溝、哈青溝古建筑遺跡等等,讓人贊嘆不已。

  

  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介紹:

  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境內向東南方向約18公里處,海拔4000米。 距色達縣城20余公里處,有一條山溝叫喇榮溝,順溝上行數里,就是舉世聞名的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也稱色達佛學院。色達佛學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之一。這里的僧舍很壯觀,連綿數公里的山谷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谷底和山梁上分布著幾座寺廟和佛堂,建筑規模雖都不很大,但裝飾考究而輝煌;身披槳紅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來來往往,空氣中充滿生機和祥和氣氛。在佛學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個金碧輝煌的建筑,叫做“壇城”(音譯)。它的上半部分是轉經的地方,據說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這里轉上一百圈就能夠好;下面一層是轉經筒,金色的圓筒在人們干枯的手轉過之后留下一串悠長的嘎吱嘎吱的響聲。

  壇城(海拔4000米)--在佛學院內最高的山峰上有一個巨大的、金碧輝煌的壇城。壇城共有3層,一般大家都在1、2層轉繞。1層是一個轉經廊,放置了一圈轉經筒。每天無論早晚都有人在這里轉經,一等祈福10800圈,二等祈福1080圈,三等祈福108?。壇城邊的空地上,永遠有磕長頭的虔誠信徒,學院還專門為此在1層平臺上放置了木板。

  

  色達天葬臺介紹:

  當然,這里吸引人的還有他的天葬。色達天葬臺在佛學院至色達縣城之間,(海拔:4010米)車程半小時左右,天葬時間13:00-16:00,在色達看天葬要有一定的膽量和承受力 雖然四川周邊比如朗木寺那也能看到天葬,但是色達的天葬天天都有。大概是因為風水好名氣大的原因,很多家屬會千里迢迢趕過來,在這里進行逝者的天葬。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獨特的風俗習慣,也是大部分西藏人采用的喪葬方法。天葬,就是將死者的尸體喂鷲鷹。鷲鷹食后飛上天空,藏族則認為死者順利升天。

  天葬臺旁有麻尼堆及木桿,木桿懸掛著經幡,中央設有用石塊壘鋪的停尸臺與肢解尸體臺,停尸臺略低于解尸臺。這里天葬儀式的特點是多了一道先將尸體放在停尸臺上,誦經后再移到解尸臺進行肢解的程序。供奉山神閉齋誦經臨時搭蓋的帳房,與天葬臺雖處一地,有時湊巧同時舉行,但互不相擾各行其事。在色達看天葬要有一定的膽量和承受力,當天葬師把死人大卸八塊后,無數只禿鷲從天而降壯觀無比,用喇嘛的話說,人生無常死有何懼。

  

  天葬,藏語稱為“杜垂哦杰哇”意為“送尸到葬場”,也稱“恰多”,意即喂鷲鷹。當人死停放和念經期滿以后,把尸體送到天葬場。天葬場多數是在離寺不遠的山腰上,這些山腰都是較有名的。有的天葬場有一塊大而平整的巖石,有的天葬場僅是一堆石塊,有專門從事天葬的僧人被稱之為天葬師。

  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獨特的風俗習慣,也是大部分西藏人采用的喪葬方法。

  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也是藏區最普遍的一種葬俗。依據西藏古墓遺址推斷,天葬可能起源于公元7世紀以后,有學者認為,這種喪葬形式是由直貢噶舉所創立的。公元1179年直貢巴仁欽貝在墨竹工卡縣直貢地方建造了直貢梯寺,并在當時推行和完善了天葬制度。

  天葬是屬于佛教布施行為的一種特殊方式,死者將自己最后一點東西———死亡了的肉體奉獻給天葬臺上的有形的禿鷲和那些無形的神靈。藏族人向來對兀鷲十分敬仰,并稱其為“神鳥”,嚴禁捕獵。在天葬中人們借助兀鷲實現了肉體的解脫,達到靈魂的升華。同時,把無用的尸體施舍給禿鷲的結果,會使那些被禿鷲為食的蟲食等其他小生命少了一些傷害,多了一些生存的機會。因此用自己無用的尸體去保護有用的小生命,被視為功德無量的善業。

  也許在其他人眼里,天葬顯得有些過于殘忍和血腥。但是,死后回歸自然,任禿鷹啄食,又蘊涵著生命循環往復的禪意。

  

  天葬臺的選址要求:

  天葬的選擇,其決定權在導引亡靈安然超度中陰的活佛和高僧手中。而活佛和高僧們又從祖先傳承下來的理論為依據來選擇。既然葬儀不過是人生輪回的中轉站,那么,一切首要服從于靈魂安然有序轉移這一目的。而專司俗民百姓禳災求福的苯教學者自然而然順應教徒普遍的意愿,他們在風水理論中指出天葬臺臺址的要求為:

  1、地勢要平坦開闊,便于桑煙升空、禿鷲?望,亡靈坦然安靜。

  2、不能靠懸崖峭壁,免得驚嚇亡靈,使亡靈心神不寧,坐立不安。

  3、天葬臺周圍不能是灌木叢或者花草叢,并沒有特別的景色,缺乏吸引力,杜絕亡靈對大自然的依戀和眷戀。

  4、天葬臺的對面,一般有逶迤的山脈遮擋視線,阻擋亡靈對親人、對故土、對財產權勢的聯想與情結。



  5、天葬臺向陽,面對東方。陽光照得早落得遲,能整日沐浴在融融暖陽之中,象征陽剛之氣無時不籠罩葬臺 先由家屬將尸體送往天葬臺,天葬師隨即將尸體衣服剝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體,并會在尸體身上取一塊骨頭,留著家屬用以紀念。我所見的是敲下了一塊頭骨。也有喇嘛說,會選一塊肩胛骨。

  6、當天葬師開始分解尸體的時候,禿鷲就已然得到了信號,從山后黑壓壓的飛過來一片,落在了坡上,等待著天葬師下一步行動。

  7、當分解完畢,天葬師會發出一個信號,之后禿鷲們就開始蜂擁而上,朝尸體撲去。而天葬師此時就坐在一旁,靜觀禿鷲爭食。很快,尸骨上的肉會被禿鷲全部叼凈,余下的骨架會由天葬師敲碎,拌以糌粑,讓禿鷲再次吃凈。此時天葬才算結束。吃飽的禿鷲會散去,沒吃到的禿鷲會繼續爭食剩下的骨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497525.html

相關閱讀: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