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雅文明出現在紀元前五百年前后的中美洲地區。含蓋區域北達墨西哥南部的尤卡坦半島,南至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貝里茲直抵秘魯的安第斯山脈,斞盼拿髯约o元前三世紀左右急速成長,至八世紀達到文明的顛峰,但隨即迅速衰退,到了十世紀以后便無聲無息的消失了。
馬雅人的歷法是世界上最正確的一個,他們的編年史據,許多研究馬雅文明的歷史專家考證后,認為公元前三一一四年八月十一日開始,這一天代表什么意義?至今仍是一個謎。
馬雅人有一套復雜的方法是用來記錄重要事件的日期,它是以三種不同的計時法──陽歷年、金星歷年和卓金歷年──為基礎。二百六十天的卓金歷年與陽歷年連在一起,二者都包括在歷時五百八十四天的金星歷年之內。
馬雅人建筑的金字塔、廟宇并不是為了需要,而是因為歷法上的指示,每隔五十二年要建造一座有一定數目階梯的大建筑物,一天為一階,一道平臺表示一月,直到頂端共計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塊石塊都與歷法有關,每一座完成的建筑物都需符合天文上一定的要求。似乎他們除了宗教熱忱的沖動外,并未有建造大型廟宇的意念,只因歷法賦予這項義務,他們就按步就班的履行著。
馬雅人建筑的金字塔與埃及著名金字塔有所不同,埃及金字塔是空心,內部為帝王陵寢;而馬雅金字塔為實心,塔前廣場是民眾叁加祭典場所,塔頂則供教士們辦公、居住、或觀察天象之用。在衣查(Chich'en Itz'a)鎮的一座圓頂天文臺,馬雅的天文學家可計算月球的軌跡至小數點以后四位,甚至可計算出金星(Venus)上的一年至小數以后三位!
馬雅的天文學家在長期觀測太陽和星辰的運行,發明了精準的歷法。馬雅人稱年為“哈布”(haab),一年有十八個月,每個月二十天,每年另加五天稱為華吉(Vazeh)。又以三百六十天為一“吞”(tun),二十吞為一“卡吞”(katun)計七千二百天,二十卡吞為一“巴吞”(baktun)有十四萬四千天,這便是計算歷法的單位,最大的稱為“阿勞吞”(alautun),共有二百三十億四千萬天,即六千三百多萬年。如此龐大復雜的歷法,在世界其他古文明的歷法中,有如鶴立雞群,卓然生輝! ∥覀儸F在所使用的月歷,一年以三六五.二四二五日計算,馬雅當時的天文學家則以三六五.二四二0日計算,根據日前最先端的天文學家計算,一年應該是三六五.二四二二日。由此看來,古代馬雅人所使用的月歷,比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月歷更正確,其誤差只不過是0.000二天,換算成秒,一年只差一七.二八秒。誰也不知道,古代馬雅人為何有如此正確的天文學計算?一個天文學家若想得到這樣的數值,至少必須花上一萬年以上的時間來做天體觀測才有可能。馬雅文獻之一的托蘭斯汀古書,明載著日蝕、金星會合周期等! ●R雅人高超的數學概念,深令世人津津樂道。其數學平均數的準確程度,也深令人咋舌。據說古馬雅人曾以三十二又四分之三年的時間,觀察四百零五次月圓,計算出三十二又四分之三年等於一萬一千九百六十天。今天天文學家以精密儀器計算的結果是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九點八八八天,比較之下,依馬雅人的算法,每二百九十二年才出現一天誤差,即每年誤差不到五分鐘。他們的天文知識在高超的數學技巧的幫助之下,也有驚人的成就。
以金星歷來說,著名的金星公式是由馬雅人運算出來:
(月球)20x13=260x2x73=37,960
(太陽)8x13=104x5x73=37,960
(金星)5x13=65x8x73=37,960
換句話說,每一種周期經過三萬七千九百六十天后,便會相遇在一條直線上,而根據馬雅人的神話傳說,那時“神只”就會到一處寧靜的休息處所,這是否象徵著馬雅人由那兒來便回到那兒去?
所謂的金星歷年,就是指金星環繞太陽一周所需要的時間,馬雅人費了三百八十四年的觀察期,算出五百八十四天的金星歷年,他們發覺金星在八個地球年中恰恰走了五圈,然后再重復循環,便用五除八個地球年的天數──二千九百二十──得出五百八十四天)而今日計算則為五百八十三點九二天,誤差率每天不到十二秒,每月只有六分鐘。當時絕對沒有沙漏等計時儀,也沒有任何天文望遠鏡或光學儀器,竟然能準確無比地計算出金星歷來,實在是件不可思議之事。
除此之外,馬雅人還有一個令我們毛骨悚然的歷法,那就是卓金歷。這是根據一年等於二六0日周期所計算出的歷法,但在太陽系中,并沒有適用此歷的行星,那馬雅人究竟是為了什么才編“卓金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885221.com/tansuo/51900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