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則關于扁鵲的故事,我記得不太清晰了大意是說某國君病危之際,請扁鵲醫治,結果手到病除國王轉危為安之后,要封扁鵲為天下第一神醫扁鵲不肯接受這個榮譽,說他大哥二哥醫術比他高明國王非常詫異,既然你的哥哥都比你能干,為什么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們的名字扁鵲答道:大哥扁鴻,望而知其將病,隨即下藥,能防病于未然這樣一來,就只有自己家里的人知道大哥的水平高二哥扁雁,治大病于小癢,這樣就只有村子里的人知道有個小毛小病可以去找他二哥只有自己既不能防病于未然,也不能治大病于小癢,每次扁鵲切身出診時,病人已經危在旦夕,由此扁鵲才能名滿天下 我在想,滬深股市為什么總要到了重病在身的時候,到了大多數股民失望的時候,到了市值暴跌一半以上的時候,才有政府職能部分出頭具名來給股市治病呢?從歷史經驗看,好像每次政府出手,終極都能救活股市為什么政府職能部分老是樂于扮演“妙手回春”的扁鵲,而不是“防病于未然”的扁鴻的角色呢?為什么滬深股市逃不脫大喜大悲的命運?為什么立法機構、行政機構、國資委、交易所和大小非一定要等到股市暴跌傷及除中小股民以外的其他相關方面的根本利益之時,才能齊心合力地出臺那些早就該實施的措施呢?這些在我心中蓄之久矣的題目假如得不到根本解決,中小股民就還將前赴后繼地在一次次暴跌中不斷受到傷害 建立一個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市場機制,其重要性遠在暴跌之后想辦法救市之上就如統一個人應該平時就注重養成科學的糊口習慣保持健康的狀態,而不是等到病入膏肓之后再四處求醫問藥可惜,滬深股市在平時缺乏那些“扁鴻”式的保健醫生,多的是“扁鵲”式的救死扶傷者在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多少機構都想著匡助企業IPO,再融資,直接投資擬上市企業,紛紛出臺極度樂觀的講演等等,很少有人想到要加強市場的軌制建設,要保護中小投資人利益,國務院關于發展資本市場的九條意見的內容在市場大熊的時候能夠得到有力的執行,在市場大牛市的時候就乏人問津了而一旦市場轉熊,又紛紛出臺各種救市辦法,卻往往不得要領,而且即便有效,也是為下一次熊市埋下了伏筆 股票漲跌只能從經營業績、發展遠景和公司管理這三個方面入手去考慮,其中公司管理是重中之重由于良好的公司管理能夠激勵企業治理者去克服各種諸如原材料漲價和競爭中的難題,實現更高的業績增長,并終極晉升公司股價,而更高的股價也就意味著假如公司要實施再融資計劃,以一個較小的比例稀釋現有的股本就能夠吸引到足夠的資金這樣反過來又促進了公司每股收益的增長,進而推動股市持續走牛,這才是軌制救市的根本原理因此,我們現在迫切需要的是能夠對公司管理提出金玉良言的扁鴻式的醫生 可惜,有些上市公司的治理層多少有點兒諱疾忌醫,他們不愿意在公司管理上動腦筋大股東國資委在這方面的努力好像也不足以約束國有上市公司的再融資擴張的沖動這個題目解決不好,我們就不可能形成健康的股市發展機制 上市公司也好,市場介入者也好,治理者也好,都要下決心在自己身上查找股市下跌的原因不能簡樸地把股市下跌歸咎于投資人的非理性諾貝爾獎得主斯迪格里茨曾經論證過,股市中介入者是否理性與股市漲跌無關馬克思主義者以為,外因都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之所以有人拋售股票,是由于這個公司本身的內在機制不足以說服投資人長期持股 在滬深股市“5?30”暴跌之后,治理層對投資人進行了大規模的教育,一再夸大要長期持股,不要短期炒作;要買大藍籌,不要炒作垃圾股這些教育都是針對投資人的,并沒有針對上市公司的管理其結果是股市從6000點下跌之后,很多投資人死捂大藍籌股票,他們接受了長期投資大藍籌的理念,你不能說他們不理性可是結果卻是很多大藍籌的跌幅遠遠超過同期大盤的跌幅這是深刻的歷史教訓,我們不能指望把投資人教育成為理性的思惟者就可以維護股市的不亂,只有把公司管理這項艱苦的工作扎扎實實地做好,才能讓股市不亂地上漲,才能讓投資人心悅誠服地接受長期投資的理念,并積極介入上市公司的管理流動 假如今天的滬深股市是個病人的話,病人家屬的意見要首先同一起來,否則就沒有人代表中小股民的利益政府不能老是平衡各個利益團體的利益,而是應該始終如一地“以保衛中小股民利益”作為根本起點,打響一場改善公司管理戰爭已經迫在眉睫 從來就沒有什么“救市主”這次我一定要拼盡全力來呼吁建立一個以改善公司管理為核心的、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股市新秩序,決不接受任何公募或者私募機構的“招撫”,決不拋棄那些傷痕累累中小股民,并且決不中途而退固然悲慘和悲壯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被動等待的悲慘下場和努力求生的悲壯命運卻是完全不同的
以上是"要加強市場上的管理,讓威脅遠離我們"的內容,本文的主題是“假如今天的滬深股市是個病人的話 考試技巧,病人家屬的意見要首先同一起來,否則就沒有人代表中小股民的利益政府不能老是平衡各個利益團體的利益,而是應該始終如一地“以保衛中小股民利益”作為根本起點,打響一場改善公司管理戰爭已經迫在眉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xuexi/50389.html
相關閱讀:學習中時間如何做到高效利用?
時間管理的原則(四)
外出赴約時的時間管理
不管什么樣的激勵都可以讓人振作精神
如何運用好晨間時間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