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幼兒園小小班社會領域活動教案:小椅子的表情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托班社會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逍遙右腦整理了關于幼兒園小小班社會領域活動教案:小椅子的表情,希望對幼兒學習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活動由來
  在日;顒又,我發現班上的孩子缺乏推小椅子、愛護小椅子的方法和意識。雖然教師也采用了隨時指導和提醒等方法,但收效不大。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希望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夠將推椅子這一常規要求由被動服從變為主動實行,最終內化成習慣。
  活動目標
  1.知道離開位子要推好小椅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
  2.掌握用雙手輕輕推小椅子的方法,知道要愛護小椅子。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知道推椅子的常規要求,有刷畫的經驗。
  2.材料準備:椅子2把(1把外觀上比較完整,l把外觀破損),魔法紙(畫有笑臉和哭臉的白色蠟筆畫),刷子、水彩。
  活動重點
  掌握用雙手推椅子的方法,知道自身行為是和椅子的“表情”相聯系的。
  活動難點
  能根據自己小椅子的“表情”,自覺地調整行為。
  活動過程
  1.導入環節。
  (1)以擬人化的形式把“椅子客人”介紹給幼兒,引導幼兒比較并說出兩把椅子在外觀上的區別。
  (2)分別將畫有笑臉和哭臉的兩張魔法紙貼在兩把小椅子上,并用施展魔法的形式。用刷子蘸上神奇的藥水(有色顏料)刷在魔法紙上,將兩種表情刷出來。
  (3)提出問題:為什么一把椅子笑了,一把椅子哭了呢?
  分析
  在這個環節,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在“小椅子的外觀”和“小椅子的表情”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這樣既可以提高幼兒的興趣和探知欲,支持幼兒專心傾聽,也有助于他們對后面故事情節的理解。另外,為了易于幼兒后面的操作,教師在此環節還要讓他們直觀地看到刷表情的過程,了解其中的方法。
  2.情境故事。
  (1)情境一。
  外觀破損的椅子(哭臉):我的朋友離開位子時忘記把我送回家,把其他小朋友絆倒了,我很傷心。
  外觀完整的椅子(笑臉):我的朋友離開位子,就會把我推到桌子下。(教師示范)
  (2)情境二。
  外觀破損的椅子(哭臉):我的朋友用力推我回桌子,身上撞出很多傷,好痛啊!
  外觀完整的椅子(笑臉):我的朋友會用雙手輕輕地把我推回家(教師示范),我現在還是這么漂亮。
  分析
  兩把椅子前后的對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情境的設置是為了引導幼兒在“小椅子的表情”和“小朋友的行為”之間建立聯系;顒又,對話要簡潔明了,易于幼兒理解和比較。教師可以利用動作和語言,對如何正確地推椅子進行強化性的示范和講解,以鞏固幼兒正向的行為。
  3,提出問題。
  (l)小朋友應該怎么做,小椅子才會笑?
  (2)想想自己的小椅子是哭了,還是笑了?
  分析
  在這個環節,教師通過引導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翱感受等方法,幫助幼兒歸整思路,加深理解。但因為這種邏輯性的語言表達對小小班幼兒有難度,所以教師還可以在幼兒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后,進行適時的引導和強化。
  4.親自體驗。
  (1)幼兒按桌到老師處領取魔法紙。
  (2)教師觀察幼兒離開位子時推椅子的行為表現,發給相對應的表情畫。 (適當進行提示)
  (3)幼兒刷畫,看表情。
  預想及指導策略:對刷出笑臉的幼兒,教師肯定其行為,給予鼓勵;對刷出哭臉的幼兒,教師引導其反思自己的表現,嘗試正確的方法。
  (4)提問:我們的小椅子為什么在笑?
  分析
  教師要注意對幼兒的行為表現進行隨機觀察,一方面要觀察幼兒接受理解的情況;另一方面,還要根據幼兒所反映出的問題,給予再次的提示和引導,使幼兒的常規行為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特別是針對“推”這個動作,一定要讓幼兒在具體的操作中去體驗。
  同時,幼兒在刷畫的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引導,進一步幫助幼兒感知畫中的表情與自身行為的直接關系。指導幼兒調整自己的行為,肯定幼兒積極的表現,使他們對遵守推椅子的常規產生興趣,進而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5.結束環節。
  (1)將椅子放在一起,比比誰的笑聲最大。
  (2)請幼兒將椅子搬回原位,去盥洗室。
  分析
  此環節是為了讓幼兒感受快樂,肯定自我,并培養幼兒將所學的本領遷移運用到實際的活動中去,鞏固他們在活動中取得的新經驗。
  活動點評
  在小小班進行有效的常規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這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搭建適宣的支架,使幼兒變被動為主動,進而去自覺地理解、接納并遵守相應的規則呢?
  教師在本次活動中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使幼兒在玩情境游戲的過程中,學習、理解、感受和掌握新經驗。小椅子擬人化的設計手法,加上適宜的情境支持,是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教師通過賦予小椅子以感情,從情感入手,嘗試通過笑臉和哭臉兩種幼兒喜歡并能夠理解的形象,引導幼兒在自己的行為與小椅子的表情之間建立一定的聯系。這樣的方法對于幼兒從被動地接受教師的要求,變為因產生情感共鳴而去主動地愛椅子、去自覺地調整自己的行為等方面,都是十分有效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1268715.html

相關閱讀:托班社會教案:快樂植樹節
托班社會教案:《娃娃不哭》
托班社會教案:熱鬧的十字路口
幼兒園托班社會教案:講衛生,愛清潔
托班社會活動教案:好玩的水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