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與人“打招呼”是嬰幼兒跨出家門進入社會所要學習的第一個“社交禮儀”。讓嬰幼兒在幼兒園溫馨、友善、輕松的氛圍中體驗如何“打招呼”,獲得“打招呼”經驗的同時,有利于嬰幼兒擺脫分離焦慮,盡快融入集體生活,還能讓嬰幼兒多開口說話。
一、嬰幼兒行為分析
●琦琦走到教室門口,看到教師就連忙把頭低下來,然后躲到媽媽身后,教師主動與琦琦打招呼:“琦琦早上好!”琦琦卻像沒聽到一樣。媽媽催促琦琦:“快叫老師早呀!”琦琦“哇”的一聲大哭了起來。
分析:嬰幼兒對陌生的教師和幼兒園環境感到緊張和害怕,即使教師主動又親切地與嬰幼兒打招呼,他們還是會本能地抗拒,拒絕回應,如果家長一再要求,嬰幼兒只能以哭來應對。
●“快和老師說早上好!”在媽媽的反復提醒和要求下,多多緊緊拉著媽媽的手臂,輕輕地說了一聲:“早。”
分析:有的嬰幼兒對陌生的教師和幼兒園環境并不那么抗拒,但內心要真正地接受教師和環境則還需要有一個過程,在家長的提醒和要求下,他們也能勉強予以回應。
●“鐳鐳,早上好!”鐳鐳好像沒聽到,徑直往教室里走。
分析:有的嬰幼兒對周圍的環境變化并不敏感,對周圍的人和事也不太關注,可能會對教室里的活動更感興趣。
●“豆豆早上好!”“老——老師好!”豆豆奶聲奶氣又有點結巴地回應。
分析:有的嬰幼兒個性比較開朗,愿意主動和別人打招呼,但由于與教師還不熟悉,有點不好意思,再加上語言表達不流暢,所以在應答時有點結巴。
二、教師的支持行為
1.通過入園前的家訪活動,讓嬰幼兒認識教師,教師也可以提前了解嬰幼兒,減少嬰幼兒入園時的陌生感。當嬰幼兒還不愿開口“打招呼”時,教師應和家長進行溝通,采取等待的策略,避免因家長的催促而加重嬰幼兒的緊張情緒,讓嬰幼兒逐漸度過適應期。
<<<123>>>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37486.html
相關閱讀:托班社會教案:快樂植樹節
幼兒園托班社會教案:講衛生,愛清潔
托班社會教案:《娃娃不哭》
托班社會活動教案:好玩的水
托班社會教案:熱鬧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