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電視臺做了一個實驗,在路上冒充孩子的爸爸要把孩子帶走,路人的反應真真切切給我們國人做了示范,即便有瑕疵,也比我們好太多。讓我們看到5歲的女孩達拉獨自行走在街上,不論她是在哭泣,還是坐在路邊玩耍,都有人注意到她并關切地詢問。
我想,不是美國每個人都有這么熱心和勇敢,而是他們習慣了把他人的安全放在最悲觀的位置去做出第一推測。這對我們國人來說,是一種非常陌生的思維方式。
在視頻這些路人的認知范圍中,一個小小孩獨自走在大街上,就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糟糕情況發生。這種心理促使他們都自然地上前去詢問。
而我們中國大部分人本身對這種危險訊號就不敏感,即使接收到了,也都習慣麻痹自己和盲目樂觀,“說不定她媽媽就在附近呢,干嘛多管閑事”。
和頤酒店那個女受害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施救,服務員想著的也是“我以為兩口子吵架呢,不至于那么嚴重”,用這樣的托詞掩蓋恐懼,人也會變得更加懦弱而不敢上前。
視頻中的“人販子”,還故意穿得西裝革履去帶走小女孩,雖然有路人問“你是她爸爸嗎”,但看到孩子沒有任何反抗也只好作罷。
等到“人販子”換上休閑裝,戴著大墨鏡,路人的警覺馬上提高N個等級。有個路人堅持不讓他帶走孩子,還問孩子媽媽電話要撥給她。
還有路人先是護住孩子,與孩子反復確認,在“人販子”強行抱走孩子后,他沒有一秒的猶豫就追了上去。
前后不同的對比,道出人們心中的“偏見”。這種偏見的確也是危險的,在中國,大部分“人販子”都沒有什么相貌特征,而那些挺著大肚子“阿姨”拐賣孩子的成功率顯然更高。
這個視頻不僅是教我們做一個勇敢的路人,其實也在教我們做一個智慧的路人。別管對方的相貌和打扮,只要有懷疑就要追究到底。
視頻的最后,是一對男子的出現。他們邊走邊聊著天,聽見女孩一直在說“No No No”,馬上吸引到了他們的注意。
1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397868.html
相關閱讀:地震之后的我們要如何面對生活
山西平遙6兒童溺亡 呼吁安全教育增生存技能課程
家庭傷害寶寶視力的“殺手”盤點
十只小貓咪
小班健康安全教案:一個跟著一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