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校車悲劇:8月29日,一名3歲男童被老師遺忘在校車內整整一天,孩子被發現時已經全身衣服濕透、臉色發青,悶熱窒息身亡。2010年至今的3年多時間內,湖北荊州、廣東潮安等全國多地頻頻曝出“校車悶死幼兒”事件,其中鄉鎮和農村成為高發區。
孩子剛剛開始接受校園教育,還沒來得及享受集體生活的快樂就失去了生命,不管什么樣的客觀條件限制,都不能成為理由。因此,我們更有必要分析一下,怎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悲劇一再發生。
幼兒被遺忘在校車,根本上來說是當事教師或司機責任心差所致,那么怎樣才能讓有責任心、素質高的人進入幼兒教育的隊伍當中來?或者,怎樣才能確保進入幼兒教育隊伍的人有高素質、有很強的責任心?在鄉鎮農村如何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事實證明,“集中”優勢教育資源、辦一兩所條件較好的幼兒園來滿足鄉、鎮、村的幼兒入學需求的做法,弊遠遠大于利,這樣不僅難以解決孩子“就近入園”的問題,同時還會增加家長的經濟負擔,甚至剝奪了一些孩子上幼兒園的機會。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關鍵還是增加公立幼兒園的覆蓋面,配備有過專業培訓的教師,適當增加硬件設施投入,將教育資源傾斜到農村最基礎的幼兒教育,這也是讓廣大民眾分享改革開放成果的表現,相信在國家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下,還是能夠給農村孩子以安全的童年。至于以營利為目的、想要切分農村幼兒教育“市場蛋糕”的私立幼兒園,也可以鼓勵其發展,但要嚴格把關,提高準入條件,嚴格評估基礎經營條件,達不到條件絕對不允許招生。絕不能出現“在經營中逐漸完善”的現象,這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幼兒園在經營過程中,通過各種壓縮成本手段導致危害幼兒權益甚至生命的現象發生。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