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步車到三輪車,從自行車到電動車,種類繁多的童車不僅承載著兒童的快樂,更關乎兒童安全。
質檢總局22日發布的“中國城市童車安全消費意識現狀調查結果”顯示,童車產品安全消費狀況不容樂觀。
10.6%的被調查家庭發生過“童車事故” 安全知識比較缺乏
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選取北京、上海、廣州、西安、武漢5個城市的16所小學、15所幼兒園中3歲至12歲年齡段兒童的家長作為調查對象。通過對5350份有效問卷的統計分析發現,10.6%的被調查家庭在使用童車的過程中曾發生過傷害事件或危險的情況,童車產品安全消費狀況不容樂觀。
質檢總局執法監督司司長嚴馮敏說:“盡管家長對童車產品質量安全的關注度較高,但是相關知識比較缺乏!
調查發現:47.6%的家長不知道“童車類產品必須經過強制性產品認證(3C認證)才能出廠、銷售、進口或在其他經營活動中使用”這一規定。
與此同時,僅44.75%的家長知道國家已經頒布了兒童自行車安全標準;而對于兒童三輪車、兒童推車、嬰兒學步車和電動童車安全標準的知曉率很低,分別為11.8%、17.2%、15.0%和11.3%。
對童車上是否存在小零件、銳利尖端、危險縫隙,制動裝置、折疊或鎖定機構是否有效,車架部件是否牢固,行使是否穩定等安全項目,有85%以上的家長并不知道進行檢查。
兒童玩具有缺陷也能召回 80%的家長不知道
據嚴馮敏介紹,我國已經在汽車、兒童玩具等領域建立了缺陷產品召回制度。近年來,質檢總局發布了多起缺陷兒童玩具(包括童車)召回的信息。
然而,調查發現,80%的家長不知道《兒童玩具召回管理規定》;60.2%的家長“不知道”缺陷產品召回是指“按照規定的程序和要求,由產品生產者對其已出售的缺陷產品采取補充或修正消費說明、脫貨、換貨、修理等措施消除缺陷的活動”。
在出現傷害事件或危險的被調查家庭中,家長的處理方式最多是“自己處理”,其次才是“找銷售商”和“找廠家”,而向消協或質監部門投訴的比例僅分別為11.7%和5.1%。
不少家長表示,政府對缺陷兒童用品實施召回管理和加大兒童用品安全消費知識宣傳是很重要的。
如何科學選購、安全使用童車?
童車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產品,為了提高消費者和監護人的安全消費意識,指導科學選購童車產品,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組織相關專家編寫了“童車消費安全指引”。
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院長馬林聰介紹,從選購原則來看,要根據兒童的年齡段和成長階段需求,選購不同種類的童車。盡量選購功能單一的童車產品,堅決拒絕購買無3C標志的童車。同時,關注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產品召回信息及消費預警信息,及時遠離存在安全隱患的童車產品。
那么,選購童車,要關注哪些問題呢?馬林聰說,要關注童車車體上的零部件安全,有無易脫落的小零件、銳利邊緣或尖端、易夾住兒童身體部位的間隙;結構是否可靠承載而不松動或部件脫落;折疊及鎖定裝置是否有效、牢靠;剎車(制動裝置)是否有效;危險部件有無防護;此外,還要關注童車部件的安全距離、童車的行進速度和穩定性能以及童車上懸掛或附帶的小玩具的安全狀況。
專家還說,要重視童車的日常維護保養,切忌在交通道路上使用,兒童使用童車時,看護人不應離開,切忌讓童車承擔附加功能,如手把部位懸掛重物,用童車搬運行李,多人乘坐童車等。
專家提醒,若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傷害事件,消費者可向質量技術監督部門12365投訴舉報平臺投訴,也可直接向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報告產品缺陷信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534346.html
相關閱讀:山西平遙6兒童溺亡 呼吁安全教育增生存技能課程
十只小貓咪
地震之后的我們要如何面對生活
小班健康安全教案:一個跟著一個走
家庭傷害寶寶視力的“殺手”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