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兒童生存必修課?災害教育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幼兒園安全教育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各國兒童的減災教育

日本:減災教育口號“自己的安全要靠自己的力量保護,自己的城市要自己保衛!防災救災的主角是我們自己”

為了紀念關東大地震,日本專門把每年的9月1日定為全國的“防災日”,而8月30日到9月5日為“防災周”。幾十年來,日本堅持在此期間開展全國的防災教育活動。一方面,他們不遺余力地保證建筑物的堅固,特別是加強了對安全校園的建設。另一方面,人們通過全民參與的災難演習來認真學習和了解地震的逃生知識,災害來臨時的安全應對已成為人民生活的必要習慣。

美國:認識——行動——奉獻——社會

“911”事件后,美國政府積極推動建立以“防災型社區”為中心的公眾安全文化教育體系。每年6月是美國的“全國安全月”,在安全月活動中,他們積極推廣幾個概念:1.認識:認識不安全因素;2.行動:立即做好應付任何緊急、突發事件的必要措施;3.奉獻:人人要爭做安全行為的榜樣;4.社會:人人重視安全要反映在你的雇員、家人和鄰居中。

另外,應急準備教育已被列入美國中小學校的社會課程中,這包括美國紅十字會開發的“災難演習”培訓課程,它的目標是向5~14歲的兒童及他們的家庭傳授防災信息,并通過提供知識、技能和工具,提升或改變他們的行為,有效的做好準備,應對災害。

英國:準備好你的“出行急救包

英國專門建立了普及防災和安全知識的網站,教育學生預防與回應災難。它運用不同的導航鍵引導學生去體驗他們可能會經歷的災難,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并學會當災難降臨時如何保護自己,同時了解災難的本質。

網絡減災教育中,一般每個教師一次性指導2~3名學生,帶領他們瀏覽專業的減災知識網站,并在班級進行實踐模擬演示。學習結束之后,學生在家長和網站指導下,自己設計一個“出行急救包”,包里的物品是預防與應對災難來臨時的所需物品,并交給老師評定。每個學生的“出行急救包”可以與同伴和其他班級的學生分享,還可以制作成多語種的視頻影像上傳到網站上,便于更多的人了解和傳閱。
法國:減災教育是日常學習的一部分。

法國很早就開始向人們宣傳預防災難的注意事項。2002年,法國政府出臺了新的減災教育行動計劃,將減災教育的內容細化到具體的災害事故,并且規定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的減災教育活動。該計劃將減災教育的內容融入到具體的學科當中,作為學生課堂學習的一部分內容,同時將學校急救訓練與校外開展的賑災活動聯系起來,努力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進行情景學習。

孟加拉國:減災教育口號是“了解災害=化解災害”

孟加拉國設計了兒童減災學習手冊,幫助學生了解自然災害,學習如何采取有效的減災手段,并通過學生將這套學習手冊推廣到整個社區當中,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災害,并學會應對自然災害的技能。在自然災害最為頻繁的地區,該學習材料已經成為中小學正式課程的一部分。除文字介紹和說明外,兒童減災學習手冊還設計了一些游戲,幫助兒童進行學習和實踐,并鼓勵家長和教師參與到防災教育的演練和模擬當中。

泰國:主題拯救兒童!

泰國在印度洋大海嘯后開始關注“減災教育”。從2006年6月開始,泰國的學校開始推行以“拯救兒童”為主題的減災教育計劃。他們堅信,當兒童和青少年受到適當訓練并得到成年人支持的時候,他們就會在社區事務中發揮積極作用。

泰國的減災教育計劃還包括通過發放宣傳資料、訪談、演講等形式在社區中宣傳“如何讓兒童成為社區減災運動先行者”的理念;對社區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進行培訓,使他們熟知減災的基本概念,了解如何繪制社區逃生地圖以及如何在社區中開展減災教育活動等等。

哥斯達黎加:力圖創造出一種重視減災、了解減災和預防災難的社會文化環境。

減災教育一向被視作哥斯達黎加的國家發展戰略,并通過國民教育計劃與教育系統融為一體。目前,哥斯達黎加已經形成了完善的減災教育治理體制,他們采用綜合性的主題方式,發展減災教育課程把危險治理內容整合到私立與公立大學的課程中,并以學校為減災教育基地,擴大減災教育的社會影響,讓社區成員參與到教育和治理當中,使減災教育持久進行。

秘魯:將減災教育的內容和策略整合到秘魯國民教育計劃當中。

秘魯多年來努力對學生和教師進行減災訓練、修訂此方面的課程及整合在校內可實施的減災方法和技術,吸引學生和教師積極參與有關減災的辯論和頭腦風暴活動等。

秘魯教育部門針對全國范圍的減災教育制訂了標準的官方文件,開發了一系列訓練材料,并且新建立一個國家學生網,為學生與教師參與減災教育提供了交流平臺。123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607469.html

相關閱讀:家庭傷害寶寶視力的“殺手”盤點
小班健康安全教案:一個跟著一個走
十只小貓咪
地震之后的我們要如何面對生活
山西平遙6兒童溺亡 呼吁安全教育增生存技能課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