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小麥的一生(社會)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幼兒園社會教案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設計思路:
  麥子是很普通的一種農作物,但對于幼兒來說,卻是很生疏的;況且現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知道糧食來之不易,因此我設計了這節課,引導幼兒了解小麥,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活動目標:
  1.教育幼兒尊重農民的辛勤勞動,養成愛惜糧食的習慣。
  2.培養幼兒的動腦思考能力和反映能力。
  3.引導幼兒認識小麥的生長過程及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重難點分析:
  1.重點:讓幼兒了解小麥的生長過程和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糧食。
  2.難點:區分出各種麥制品。

  活動準備:
  1.按教學要求自制的《小麥的一生》課件一盤:小麥的生長過程;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2.實物小麥一株,麥粉制的食品,麥桿工藝品。

  活動過程:
  一.以談話的形式導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并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
  1.師:小朋友都見過小麥嗎?它長得什么樣?
  讓孩子自由討論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2.出示實物小麥,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外形特征和組成部分,  認識其根、莖、葉的形狀:小麥的莖俗稱麥秸,空心、有節、光滑、葉狹長;莖的頂端長麥穗,麥穗有針一樣的麥芒,麥穗成熟時是金黃色的。
  3.出示課件:引導幼兒了解小麥的播種和收獲季節:秋季農民把麥種播在地里;冬季壓實麥苗;到第二年春天,麥苗長得綠油油的,并逐漸長大、抽穗、開花、結籽;5月底6月初,麥子慢慢地由綠變黃,成熟,農民伯伯開始收麥,叫夏收。
  二.出示各種麥制品,了解麥子的用途。
  1.出示各種麥制品,引導幼兒了解這都是用麥子做的。
  2.引導幼兒了解麥子的用途:麥?赡コ擅娣;面粉可做成饅頭、面條、餃子、蛋糕、餅干、面包等;麥秸可編制各種草帽、扇子、墊子、草包等,也可作燃料和泥墻皮。
  3.游戲“麥爺爺找孩子”。
  請一個

幼兒帶上小麥頭飾,當麥爺爺。其余小朋友當面粉制品(把面粉制品的圖片掛在幼兒胸前)。麥爺爺說:“我的孩子不見了,他們都變了樣,哪是我的孩子呀?”幼兒依次說:“我是面包,是麥爺爺的孩子!薄拔沂秋灨,是麥爺爺的孩子!
  三.聯想活動:
  小麥是夏季里成熟的糧食作物,你在夏季里還見過哪些糧食作物?(早稻、玉米、高粱、番薯......)
  四.教育幼兒愛惜糧食。通過兒歌《大饅頭,哪里來》體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愛惜糧食,不剩飯,不掉飯粒。

  兒歌:《大饅頭,哪里來》
  大大的饅頭哪里來?
  白白的面粉做出來,
  白白的面粉哪里來?
  黃黃的小麥磨出來,
  黃黃的小麥哪里來?
  農民伯伯種出來。
  伯伯阿姨勞動忙,
  大家都要愛惜糧。

  五.延伸活動:
  幼兒園可適當組織幼兒到麥田參觀或參加拾麥穗的公益勞動,以體驗糧食來之不易,加深節約糧食的認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638706.html

相關閱讀:我是小主人??中班社會活動
社會觀察活動??動物們的家
社會活動:小貓的新房子
幼兒教育活動設計:社會活動《春天真美麗》
我把小椅子抹得真干凈要求: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