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很多朋友都會自制食療方養生。但是夏天養生,也要注意食療安全,食物可以補身,也可以損害健康喔。
俗語有‘冬吃蘿卜夏吃姜’的說法,為什么夏天要吃姜?
夏天是自然環境炎熱的季節,但是我們人的體溫是恒溫狀況,所以相對就比外在溫度低些,特別是在夏天很多人大量的吃著西瓜、苦瓜、冷飲等寒涼的食物,很容易讓人體出現外熱內涼的情況。這樣的身體環境容易讓體內積聚濕氣,而體內濕氣的運化,要依靠脾來進行,因此,健脾化濕的食物是夏季的首選養生食物,比如,白扁豆、山藥、薏苡仁等。此外,紅豆可以煮粥;綠豆可以熬湯;冬瓜適合略有水腫的人;荷葉能生脾胃陽氣,建議買些新鮮荷葉,在粥快煮開時放入,燜一會兒即可食用。喜歡喝茶的人,到中藥店買些藿香、佩蘭、蒼術泡茶,同樣有祛濕之效。
吃姜也是化解體內濕氣的一種好方法。生姜有解表化濕功效,可將其帶皮切下五六片,放入滾開的水中,待幾分鐘后就可飲用了。如果覺得生姜水味道難以下咽,還可加入一些紅糖調味,對于畏寒痛經的人尤其有好處。值得提醒的是,僅在做菜中放入生姜調味,是無法起到化濕作用的;辣椒雖然也能開胃助消化,但在祛濕方面卻功效一般。
健脾化濕的同時,更需要減少內濕形成。因此,肥甘厚味的油膩食物,西瓜等涼性水果、冰品等生冷食物都應少吃。在烹飪生菜、大白菜、苦瓜等涼性蔬菜時,最好加入蔥、姜,以降低其寒涼性.
中醫講究食療養生,我們也不妨學學“吃”掉濕氣的方法,不僅簡單易行,還易于長時間堅持。夏季常喝‘薏米赤豆蓮子湯’除濕去熱保健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678027.html
相關閱讀:山西平遙6兒童溺亡 呼吁安全教育增生存技能課程
家庭傷害寶寶視力的“殺手”盤點
十只小貓咪
地震之后的我們要如何面對生活
小班健康安全教案:一個跟著一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