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發于夏秋季,起病急,但由于沒有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傳染過程,所以導致發病呈暴發性,常同時有多人發病,癥狀相似,潛伏期短,來勢急劇,短時間內可能有多數人發病,發病曲線呈突然上升的趨勢。
2.患者在近期內都食用過同樣的食物,發病范圍局限在食用該類有毒食物的人群,停止食用該食物后發病很快停止,發病曲線在突然上升之后呈突然下降趨勢。
3.食物中的的臨床特征主要為胃腸道癥狀,如惡心、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重者可有脫水、代謝性酸中毒、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常有發熱;患者大便呈稀便,可有黏液、膿血,有腥臭味。
4.不同細菌所引起的中毒臨床各有特點
沙門菌中毒
多由食肉或內臟引起,尤其是病死的家畜。潛伏期為6~24小時,最長可2~3天,有發熱、頭痛、惡心、嘔吐、腹瀉、全身乏力等癥狀,可伴皮疹,大便有膿血。病程1~3周,嚴重時可引發死亡。
葡萄球菌中毒
食用剩飯菜、污染的肉、奶、蛋類等后引起。潛伏期短,一般3小時,表現嘔吐、腹瀉,以嘔吐為主,可有發熱。
嗜鹽菌中毒
由食海產品或用鹽腌漬的食物引起,潛伏期8~12小時,有腹痛、腹瀉伴嘔吐,中度發熱,大便呈洗肉水樣或膿血便。
肉毒桿菌中毒
肉毒桿菌為厭氧菌,多因食過期罐頭、臘腸或密閉貯存食物引起,潛伏期1天至數天,神經系統癥狀明顯,有頭痛、眩暈瞳孔散大、軟弱無力、眼瞼下垂、復視、視力模糊,甚至失明,吞咽和呼吸困難,失音,可因呼吸麻痹死亡。
大腸埃希桿菌
潛伏期短,一般4~12小時,癥狀輕,以腹瀉為主,大便腥臭味,很少發熱。
真菌
一般先有胃腸道癥狀,而后出現肝、腎損害或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痛、頭暈、煩躁、驚厥、昏迷,有些真菌引起中性粒細胞減少或缺乏、血小板減少等。
兒童食物中毒的預防方法
1. 不要吃變色、變味、發臭等腐敗食物。殘剩飯必須在食后煮沸保存,在下次食用前再煮一次。
2. 不要吃有病的豬、牛、羊、狗及家禽的肉。
3. 勿吃不認識的野菜和蘑菇。
4. 腌菜必須腌透,不要吃才腌制10天以內的腌菜。夏天吃涼拌菜時,必須選擇新鮮的菜,要用水洗凈,開水燙泡以后加鹽、酒和醋等拌好食用。
5. 若吃河豚、田雞、癩蛤蟆等,必須請有經驗的人將其有毒部分去掉、洗凈后才可能食用。
6. 不要給小兒吃較多量的白果,有的1歲內的小兒吃了10個白果發生死亡。也不要給小兒吃前文所述的那些果實的仁。
7. 不要用裝過一般藥品或農藥的用具盛裝食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er/752781.html
相關閱讀:家庭傷害寶寶視力的“殺手”盤點
山西平遙6兒童溺亡 呼吁安全教育增生存技能課程
地震之后的我們要如何面對生活
小班健康安全教案:一個跟著一個走
十只小貓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