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和朋友講這樣一個笑話。我們請一個孩子品嘗土豆,周一吃炸薯條,周二還是炸薯條,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一律都是炸薯條,然后問孩子:“你最喜歡吃什么口味的土豆?”
如果你覺得這個笑話太荒唐,那么我要告訴你,在兒童的閱讀問題上,我們大人正在普遍地鬧著這樣荒唐的笑話。
睜大眼睛看看孩子們周圍的圖書環境:太多的識字讀本,太多的快餐讀物,太多的教輔讀物,太多低俗的盜版動漫,太多劣質的抽筋剝皮的改寫本……然后,我們也在問孩子:“你最喜歡讀什么樣的書?”
我認為,現在孩子們的“閱讀口味”是人造的成分居多。對小孩子,許多大人喜歡他們多認字、快認字,再多吞咽一些知識;對上了學的大孩子,大人則普遍強調閱讀與課業的緊密關系,希望他們多讀厚重的名著。而另一方面,暴利在驅使著不少商家大量炮制曲意迎合的讀物。我們一方面在通過格式化的方式造就這種人造的“口味”,一方面對自己說,“孩子就喜歡”,然后繼續炮制所謂“就喜歡”的東西。
大人在培養孩子的飲食營養方面相對聰明一些。從孩子一出世,我們就特別關心類似這樣的一些問題:兒童成長需要哪些營養?最必要的營養是什么?哪些東西里包含了這種營養?如何烹飪而使這些營養最容易吸收?孩子的每一個成長階段有什么不同的特點?針對不同的特點如何配制食物?孩子的自然口味大致上有哪些種?在不同的口味上如何提供最佳的營養搭配?如何烹飪食物才最有可能受到孩子的歡迎?等等?墒,在培養孩子的閱讀問題上,我們可曾有這樣想過呢?
精神食糧同樣也存在“營養均衡”的問題,只是常常被我們忽略了。
兒童閱讀營養學?聽起來像是一個很古怪的概念呀。不過說具體了,其實就是一些很實際的問題:兒童的成長過程中需要讀一些什么樣的書?什么書是最必要的?書中都包含了哪些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影響力的內容?如何為孩子選擇、如何引導孩子讀,能使這些書中的好東西產生最大的功效?兒童的閱讀會有怎樣的成長階段,每個階段適合讀怎樣的書?孩子在閱讀方面自然口味大致上有那些種?如何能引導孩子進行自由的、全面的選擇?怎樣選擇既讓孩子著迷又非常有益的書?如何引導孩子愛上書……
這些問題是每個熱愛孩子的大人都會關心的問題。但為什么我們會常常忽略呢?大概是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太現實、太速成了些吧——當課業和升學成為孩子的生活目的時,誰又會真正去關心他們閱讀生活呢?誰又有耐心慢慢滋養他們埋藏在地下的生命的根基呢?
我一直以為,在閱讀的“營養學”方面,孩子的自然選擇往往是最佳的。能打動孩子的純凈的心靈的書,肯定是最了不起的書。那些過去和現在能讓孩子深深為之著迷的書,不但是有趣的、好玩的,而且往往是充滿哲理的,值得每一個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是孩子的大人反復回味的,更是幫助孩子長大成人的營養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oujiao/646141.html
相關閱讀:教孩子唱兒歌的技巧
和寶寶一起讀童話書四要點
父母念書給孩子聽的5個訣竅
利用識字敏感期四妙招
民間故事的由來特點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