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全書以春夏秋冬分章,散文與小說并存。作者以文字探索自我與外在環境及內心世界的關系,以及與之保持的疏離感。這種疏離感使她得以對照記憶與真實之間細微層次,沉著談論身世,家庭,童年,回憶中消失的南方,流失,生命的客觀性。剝離回憶的黑暗和光亮之處,將之呈現在多年新舊讀者的面前。并且關注點由早期書寫偏重的情感主題,逐漸轉移到知識和思省的層面。坦直討論寫作和作品,涉及天分,交際,孤立,圈子,爭議,價值觀,讀書,世相,人情,個人態度等等。風格清淡洗練,觀點直率深入。
安妮寶貝《素年錦時》經典語錄:新的人面對新的世界,只有蓬勃野心,沒有風月心情。大自然的美,從來都是豐盛端莊的,鄭重自持,如同一種秩序,一種道理。
一個人若太具備感情,是會自傷及傷人的,的確如此。
對一件事物的價值和體會,人需要經歷數十年百轉千折,以心境的曲折作為質地,才能與它互相映襯。美好的,珍重的東西,一般也是脆弱和矜持的,它不愿意使人輕易懂得,它寧可毀滅。
人若看清和明白自己的處境,就只能承擔的,即使心里有一種畏懼,對著蕭瑟的,對黑暗與幽閉的恐懼,也要承擔著它,回到自己的使命中。
有骨骼的哀傷,那等同于一種自我克制。愿賭服輸的賭徒是擁有單純內心的人,他們坐任何事,不需別人的猜測和惋惜,也不必自我懷疑。
花卉如人一般,也分平實有效或華而不實,而人總是會更鐘愛占有期限不長久的東西。
對喜歡的東西沉著冷靜,內心篤定,這也是自信的一種。要或不要,又有什么關系。善良是屬于自己的內心安定。
名詞是人覺得愉悅。一切美麗的名詞,均具備一種理性*,理性*導致它的面目簡潔,卻是萬物本來的樣子。
寂寥的人會嗅聞自己手指的氣味,它記錄著他所做過的一切細節。愛戀中的女子,一定要警覺作一朵薔薇,哪怕艷麗而凄楚,也不要被踩成一對黏濕可憎的稀泥。我懂得之后的黑暗冷落,確定無疑。
但是煙花已經在頭頂劈頭裂開。
某種意義上說,一個非常重感情的人同時又非常的無情。這個說法,并不矛盾。
有些人,哪怕陌生,在質地和強度上,趨向于彼此的融合,仿佛水滴滲透在泥地里,彼此的屬性*剛好對接,如同一起站在春暖花開的小花園里。
被忘卻,被記得,都是別人的事情。生離,或者死別,意味著一個人的消失,他被消失了,被剝奪了。喜歡回憶和沉浸的人,是可恥的。
細細探索事情的真相,就會發現,你為之難過的,只是幻覺,它跟事情沒有關系。
有時我會認為完美的生命旅途,不是老去,是無疾而終,是不告而別。
一個人要做到對自己的美,聰明,善良,完全不自知,才顯貴重,一旦有自知,品就自動下降一個層次,就仿佛梔子花不知道自己有多香,蘭花不知道自己有多幽靜
天分,天性*,從來都不需要發言和解釋。即使不能善待,但那仍舊是恩賜。只是幻覺稀薄,即使再劇烈,仍只是煙花留下的,不過一地冰冷的塵埃。
時間無限緩慢,又無限迅疾,若要浪費它,就必須不留余地。我們竟如此的貪婪不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lu/1063757.html
相關閱讀:經典語錄:直掛云帆濟滄海
佛家經典語錄
張茵經典語錄
卡夫卡語錄
中國站長經典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