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佛家經典禪悟 如來語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經典語錄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眾生欲脫生死,免諸輪回,先斷貪欲,及除愛渴。

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

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一切賢圣,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常當勤心懺,無始一切罪。諸障若消滅,佛境便現前。——宗嘉節自《圓覺經》

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

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若諸末世一切眾生,能舍諸欲及除憎愛,永斷輪回,勤求如來圓覺境界,于清凈心便得開悟。

所作福德,不應貪著。

愛人如愛己,率已以隨人。

若諸世界一切種性,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當知輪回,愛為根本,由有諸欲助發愛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續。

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

末世眾生不得成道,由有無始自他憎愛,一切種子,故未解脫,若復有人觀彼怨家,如己父母,心無有二,即除諸病,于諸法中自他憎愛,亦復如是。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于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自舍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涅盤經·梵行品》

菩薩變化示現世間,非愛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愛,假諸貪欲而入生死。

若諸菩薩悟凈圓覺,以凈覺心,取靜為行,由澄諸念,覺識煩動,靜慧發生,身心客塵從此永滅,便能內發寂靜輕安,由寂靜故,十方世界諸如來心,于中顯現,如鏡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說一切法。莫離自性。

末世眾生欲求圓覺,應當發心作如是言,盡于虛空一切眾生,我皆令入究竟圓覺,于圓覺中無取覺者,除彼我人一切諸相,如是發心,不墮邪見。

一切如來妙圓覺心本無菩提及與涅?,亦無成佛及不成佛,無妄輪回及非輪回。

佛告比丘:“有八正道,能斷愛欲,謂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語出《阿含經》

當知生死及與涅?,無起無滅,無來無去,其所證者,無得無失,無取無舍,其能證者,無作無止,無任無滅,于此證中,無能無所,畢竟無證,亦無證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壞。

末世眾生欲修行者,應當盡命供養善友,事善知識,彼善知識欲來親近,應斷驕慢,若復遠離,應斷嗔恨,現逆順境,猶如虛空,了知身心畢竟平等,與諸眾生同體無異,如是修行,方入圓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一切為天下,建立大慈意,修仁安眾生,是為最吉祥。——《法句經·吉祥品》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如來說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繞。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法句經》

末世眾生將發大心,求善知識欲修行者,當求一切正知見人,心不住相,不著聲聞緣覺境界,雖現塵勞,心恒清凈,示有諸過,贊嘆梵行,不令眾生入不律儀,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羅藐三菩提。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

但諸菩薩及末世眾生,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于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無了知,不辯真實,彼諸眾生聞是法門,信解受持不生驚畏,是則名為隨順覺性。

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

菩薩于法,應無所住行于布施,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

菩薩眾生皆是幻化,幻化滅故,無取證者。

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宗嘉節自《金剛經》

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阿含經》

應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所有一切眾生語,悉以諸音而說法。

于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信心清凈,則生實相。

世尊告諸比丘:“有四圣諦。何等為四?謂苦圣諦、苦集圣諦、苦滅圣諦、苦滅道跡圣諦。”——《雜阿含經》

末世諸眾生,心不生虛妄。佛說如是人,現世即菩薩。

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則佛土凈,隨成就眾生凈,則佛土凈。——《維摩經·佛國品》

無有定法,如來可說。

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

佛家經典禪悟 如來語錄21,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yulu/330801.html

相關閱讀:張茵經典語錄
卡夫卡語錄
佛家經典語錄
經典語錄:直掛云帆濟滄海
中國站長經典語錄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