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如何判斷嬰兒有無智力缺陷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智力開發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智力缺陷,是指智力發育落后。智力缺陷的程度差別很大,重的成“白癡”,完全癡呆,什么也不懂,已經2-3歲,連大便都不會說,長大后生活也不能自理。輕的只是有點“缺心眼”,挺大的孩子說小孩話,顯得不懂事。嬰兒與幼兒不同,要判斷嬰兒是不是有智力缺陷比較困難。因為,正常嬰兒之間大腦的發育、智能的反應差別可以較大,缺乏具體的衡量標準。另外,嬰兒智力發育的早晚,與周圍環境,特別是與大人的教育訓練有關。所以,有時需在年齡增長過程中,繼續觀察,才能得出是否有智力缺陷的結論。

有的嬰兒,兒科醫生一看就知道孩子有智力缺陷,腦子發育有問題。這是屬于一些先天性遺傳病或代謝內分泌病,這樣的孩子往往有特殊面容,與正常孩子長得不一樣。如有一種“先天愚型”的嬰兒,眼裂小、眼外角上翹、鼻梁塌隱、 眉間距離寬、嘴小舌頭大,舌頭常伸在口外,所以也稱“先天性伸舌樣癡呆”。還有一些影響腦子發育的先天性腦發育不全,表現為頭型異常,如“小頭畸形”、“尖頭畸形”等。

但多數有智力缺陷的嬰兒從外觀來看,往往與正常孩子無多大差別。從外表上難以看出有智力缺陷的嬰兒,多數是腦部受到過損傷,如胎兒時期有過嚴重缺氧,出生時難產,有過窒息(即出生后沒有呼吸),出生后腦子得過病,或抽風時間太長,持續性超高熱等。這類嬰兒除了智力發育落后外,動作發育也往往同時受到影響,落后于正常嬰兒。

這就需要根據各月齡期的智力發育標準來判斷。正常嬰兒在2-3個月時會發出個別語言,兩眼能隨物轉動,開始微笑;5-6個月會大聲笑,發出“爸”、“媽”等單音節詞,能伸手取物,放到嘴里,分清生人和熟人;8-9個月能發出“爸爸”、“媽媽”、“奶奶”等稱呼,會模仿大人聲音,兩手傳遞玩具,用拇指食指取物;10-12個月會用簡單的詞表達自己的意思,會抬手表示再見,將物品遞給別人,會要水喝。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120716.html

相關閱讀:幼兒貪玩多智慧
教您正確呵護寶寶藝術萌芽
打擊樂促進智力發育
用玩具測試孩子智力要得法
嬰兒也需要讀書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