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母與孩子之間,靠的就是家庭語言來完成的。作為父母,你對孩子說話的語言形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語言是一種最有影響力和滲透力的家庭教育方法。小艾帶各位父母來看一下你們經常用的語言。
否定類語言
“寶寶,不許淘氣”
“寶寶,不許看電視”
“寶寶,不許玩沙子”
孩子們在家聽到最多的,就是媽媽經常用的由“不”組成的否定詞,這樣的媽媽帶給孩子的家庭教育是由一連串的“不許”組成的,家長就好像警察一樣,他們的任務就是不斷向孩子提出警告?墒,在孩子的認知里,家長又沒有明確告知孩子,孩子只有在不斷的犯錯誤,不斷的受到家長的警告和指責。
這樣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成長過程必定是充滿了指責,孩子也無法擁有自信的人生。
1.激勵類語言
“寶寶這樣做的話,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真是太棒了”
“這么難的問題寶寶都能解決,如果以后能再思考一下,我相信你可以做的更好”
在中國的家庭教育中,有這樣一類父母,對孩子用的很多的都是激勵類的語言,這樣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困難,不會退縮,而是思考方法,或者尋找幫助,在他們的認知中,即使做錯,父母不會指責,而是會教給孩子正確的思考方式,經過不斷的自我挑戰,會獲得最終的成功。
2.限制類語言
“寶寶,你必須這樣拿東西才不會掉”
“寶寶,你應該這樣做才對”
孩子還沒有開始做,父母限制類的語言就直接撲面而來,但這些限制類的語言代表的僅僅是父母自己的主觀愿望,完全忽視了孩子的客觀想法,并用的是一種強制的態度來讓孩子按照他說的做,孩子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能自己探索尋找,常常讓孩子陷入不知所措中,影響了孩子的思維發展。
3.挑剔類語言
孩子比父母想象中優秀的多,有一類父母看到的永遠是孩子的缺點,總覺得孩子哪方面都做的不好,總想把孩子的缺點拉出來說教,以為這樣就可以改正孩子的缺點,才能幫助到孩子改變,但這類語言完全是一種負信息,強化了孩子的弱點,最終讓孩子經常接收到否定的評價,也以否定的態度對待自己,逐漸失去了自信。
家庭教育中語言是孩子成長的營養,鼓勵類激勵類的語言多了,一定帶給孩子是正面的影響。否定類限制類挑剔類的語言多了,一定帶給孩子是負面的信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傳遞正能量,不僅能正確引導孩子正向成長,還能讓父母本身的心態,能量得到激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304584.html
相關閱讀:男女孩如何各有出色氣質
造成孩子成績差的8宗罪
5歲孩子必學的7種生活技能
實行金錢獎勵法注意三原則
為何美國父母不供孩子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