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清晰地了解孩子們當今才藝學習的現狀、父母在孩子學習才藝的道路上的作法、困惑及經驗, 2008年4月《父母必讀》雜志進行了“才藝培養父母最關注的話題”的調查,來自全國 31個省、直轄市的2416父母參與了調查(分直接問卷和網絡調查),參與面分布非常廣泛。相信通過這個調查和專家解讀,能有針對性地給父母提供好的經驗和方法。
調查問題:孩子學藝過程中,您最大的煩惱是什么?
《父母必讀》綜合分析:
父母的煩惱反映了對于學習成果的關注和期待
除了孩子有時會有不想上課的情況外,調查顯示,“不主動練習”是大約24%的父母最大的煩惱,另外各有約20%的父母的“最大煩惱”分別是“沒有時間陪孩子練習”和“學習效果不明顯”。這三大擔心,都直指課后的情況,唯恐由于自己的原因耽誤了孩子的練習,使得學習效果不明顯,也反映了父母對于學習成果的關注和期待。但實際上,孩子課后練習的狀況似乎沒有父母擔心的那么嚴重。無論父母陪伴情況如何,總體來說,超過50%的孩子能夠在課后“練習”,另有約38%的孩子“偶爾練一練”,完全“不練習”的孩子在總體中約10%。
專家支招:
解決煩惱的5個關鍵詞:別奢望、小步子、看成績、多欣賞、允許停
《父母必讀》雜志副主編、資深兒童心理學家 徐凡(主編《最熱的26種寶貝才藝培養全書》)
孩子學藝過程中,不主動練習、找各種各樣的理由逃避或者拖延練習時間、出錯、退步或不愿繼續學下去等現象是很正常的。父母首先應調整好心態,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的立場想一想,如果一味批評責備甚至采取高壓政策,只會引起孩子更強的逆反情緒。
因此父母與其焦慮于孩子在練習過程中的時間、陪伴、或效果等具體問題,倒不如更根本地想一想哪些因素能夠更好地激發和保護好孩子的興趣,讓孩子能夠快樂地堅持。
才藝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復練習,動作才能連貫,技能才會嫻熟,表達也才會自如。然而為了掌握基本功,反復練習的過程大多枯燥辛苦。如果孩子感受到的總是噪音與失敗,孩子練習的積極性當然受挫。
為此,我在《最熱的26種寶貝才藝培養全書》中提醒父母,“設定的目標要讓孩子看得見、夠得著”,也就是說給孩子定的目標既要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又要讓孩子經過努力可以達到,才能引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如果目標設定得過高,或實現起來時間太長,孩子很難具體地感知和把握,自然就會影響他努力的積極性。比如孩子學琴時,如果曲目較長,其中又充滿難關,就把需要練習的曲子切短,而讓孩子體驗到練習的效果。對孩子,可以不單純用時間作為限制,而是與孩子商定當天把那段樂曲拉好或把那個運動項目的某個動作練習好。通過這樣地設立一個個有些難度但孩子有可能達到的小目標,讓孩子更直觀地體會努力與目標的關系,體會到成就感。這有利于孩子堅持才藝學習并享受才藝所帶來的樂趣。
開始學習才藝以后,老師們往往反復強調天天練習的必要性。養成這種習慣固然好,但需要付出父母的時間和精力。針對父母最苦惱的問題之一“不主動練習”,我用5個關鍵詞概括解決建議,即“別奢望、小步子、看成績、多欣賞、允許!。例如“允許停”的意思就是:當你發現如果再堅持練下去,孩子有可能討厭某種才藝,父母最好在孩子明確表達之前主動暫停孩子的練習,變練習時間為藝術欣賞時間,或者和老師溝通,把學習的步伐暫時放慢。和是否堅持聯系相比,孩子對藝術的喜愛和欣賞更為重要。沒有了這個基礎,即使技術有了進步,藝術的表達也不會鮮活生動。
本文由《父母必讀》授權搖籃網發表,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329756.html
相關閱讀:幼兒貪玩多智慧
打擊樂促進智力發育
嬰兒也需要讀書
教您正確呵護寶寶藝術萌芽
用玩具測試孩子智力要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