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的左腦教育,也就是我們的傳統教育方式,已經將左腦的智力潛能開發得淋漓盡致,但右腦的智力開發還遠遠不夠。所以,筆者主要針對幼兒右腦的智力開發提幾點建議:
1.以形象思維為突破口,開發右腦。立體感知事物、積累豐富表象,是培養形象思維、活化右腦的基礎。直覺是形象思維的捷徑,是右腦高度開發的體現,培養直覺能力是智力開發的新領域。聯想是形象思維的橋梁,是發散右腦思維的基本方式之一,培養聯想能力可以擴展右腦思維。形象思維富有情緒色彩,右腦善于感知情感,感情是育人的力量。如通過漢字的學習,利用漢字的形象性 】,可培養對漢字的感情。漢字是表意文字,與拼音文字相比,有明顯的形象性,宜于發展形象思維,開發右腦,這是東西方學者的共識。利用漢字的形象性,可以培養幼兒的形象思維,開發其右腦,激發其對漢字的情感。我們不要要求幼兒多遍反復地機械記憶和書寫生字,而是要把筆劃結構轉化為與字義有緊密相關的形象,讓幼兒去感知,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堅持“形音義相結合,以義為核心,以理解和運用為目的”的原則,來學習漢字。
2.美育。美育可以激發和調動大腦右半球的積極性與能動性,使兩個半球平衡協調地發展,充分挖掘大腦的潛力,全面開發幼兒的智能,特別是開發幼兒的右腦智力潛能。美育中這些對右腦知覺分析器官的多通道協同訓練,擴展了形象思維的活動空間,推動著大腦左右兩半球思維機能在生理上的平衡發展,從而使幼兒的形象思維能力有所提高。美育有助于開發幼兒的右腦,使其大腦兩半球的機能得到協調發展;美育有益于開發幼兒的智力,使其增強感受力、培養觀察力、提高記憶力、豐富想象力、發展思維力、促進創造力。郭沫若曾經說過,人的根本改造應當從兒童的情感教育、審美教育人手。
3.手部運動法。人體的每一塊肌肉在大腦皮層中都有著相應的“代表區”——神經中樞,其中手指運動中樞在大腦皮層中所占的區域最廣泛。雙手的準確運動可以把大腦皮層中相應的活力激發出來,如左右手并彈鋼琴、電子琴,雙手撥打珠算活動等。
4.體育活動法。右腦在運動中隨之而來的鮮明形象和細胞激發比靜止時來得快。由于右腦的活動,左半球的活動受到某種程度的抑制,人的思想或多或少地擺脫了現成的邏輯思維方法,靈感經常會脫穎而出。
5.借助音樂的力量。右腦是音樂腦,音樂的聯想能激發人的創造力。嬰幼兒聽到自然界的流水聲、鳥叫聲、不同物體的敲擊聲等,能夠產生感知反應。悅耳動聽的音樂通過人的聽覺影響大腦皮層,使內分泌系統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和酶,因
而當一個人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時,呼吸就加深,神經就松弛,疲勞便得以消除。心理學家發現:音樂可以開發右腦,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學習音樂。另外,還可以在孩子從事其他活動時,創造一個音樂背景。音樂由右腦感知,左腦并不因此受到影響,仍可獨立工作,所以,右腦在不知不覺中便得到了鍛煉。
6.繪畫是開發右腦的最好方式之一。繪畫是一種綜合訓練,它包括了許多項內容,如視覺感受、動手能力、聽覺描述、語言理解等。繪畫也是提高兒童觀察能力的好方法。孩子在學習將周圍事物表現在紙上的過程中,可以使右腦細胞激活,促進右腦思維,對于提高創造力有直接幫助。
7.情意學習法。情意中樞位于右腦,可以通過為幼兒創設情境表演的學習意境,渲染教學氣氛,讓幼兒沉浸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之中,并產生強烈的情緒體驗,進而提高教學效果,活化右腦。運用觀察、冥想、操作、講述、模擬,使之符合右腦的感知規律,交給幼兒學習的鑰匙,達到左右腦平衡發展的目的。
8.立體教學法。右腦具有把握事物整體形象的功能。立體教學法能夠引導幼兒對一件事物或一個問題從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能訓練幼兒發散思維和發散聯想,還能促使幼兒把不相關的知識聯起來,使其思維向縱橫方向延伸,悟出新的道理。在計算教學中可運用此方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以活化右腦為前提,也就是說可采用直觀立體圖像,通過視覺、觸覺的刺激,使幼兒右腦得到運動和訓練。立體教學法把右腦獲得的圖像通過腦梁傳遞給左腦,轉化為語言和數字,使幼兒從形象的感知中理解數的實際意義,促進左右腦協調合作,均衡發展。
9.借助外語開發右腦。美國神經外科近幾年發現:幼兒學會兩三種語言跟學會一種語言一樣容易,因為當幼兒只學會一種語言時,僅需大腦左半球,如果同時培養學習幾種語言,就會啟動大腦右半球。
l0.經常使用左手。3歲以前的幼兒左右手的使用率基本相同。但是,有些家長在幼兒3歲以前就強化他們使用右手,如:幼兒用左手拿筷子吃飯時,家長會糾正此種行為,以強化幼兒的用手習慣。但是,這種硬性的規定不利于幼兒的右腦智力開發,不符合神經心理學規律,正確的方法是:使孩子雙手并用,使左右腦都得到相應的鍛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5723.html
相關閱讀:讓“左撇子”的孩子自由發展
開發寶寶的智力要把握好“789”原則
開發嬰幼兒右腦要掌握什么
七田兒童右腦教育課程具體安排
藝術教育—開發右腦的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