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田式育兒理論的基礎,就是從孩子剛出生就開始進行教育—我稱之為“零歲教育”。
教育孩子的關鍵并不在于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向孩子灌輸知識,而在于培養孩子的心性。
可現狀卻是,一提到“教育”,人們往往就立即把它理解為 “教授知識或技術”。很多人僅僅就因為“零歲教育”這個名稱而對它產生了誤解。
如果用《廣辭苑》查一下“教育”這個詞,會發現它的釋義是:“教授、養育之意。培養人,使其具有一定的智力。”所以人們的這種誤解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教育本來的意義應該是“發掘孩子所具備的素質,增強其能力”。
這樣考慮的話,我們就能明白為什么“零歲教育”那么關鍵。嬰兒一出生就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和無窮的潛力。但如果我們不采取任何引導辦法,既不給予其幫助,也不與其對話,那么嬰兒與生俱來的優秀潛質就將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
如今,人們已經注意到了這一點。因此全球的腦科學家們聚集在一起,開始倡導幼兒教育的重要性。
1981年,戴維•休伯爾和托斯坦•威塞爾因在大
腦方面的得兩個重要發現而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這兩項重要發現是:
1. 感官所獲得的體驗,能夠對教會腦細胞如何工作發揮重要的作用。
2. 一旦過了幼兒期,腦細胞就會失去學習這項功能。
托斯坦•威塞爾是哈佛大學的教授,同時也是洛克菲勒大學的前任校長,他對上述的發現這樣評價道:“這是非常重要的發現。因為從嬰兒到少年是人類最為關鍵的時期。在這期間,孩子必須在充滿視覺、聽覺等多種刺激的環境中度過。為什么?因為他們將在這段時間里構筑起人生成長的基礎。”
此外,哈佛大學的阿盧斯教授也說:“一旦過了幼兒期,人的大腦功能就不可逆轉了。人生初始是大腦的形成時期,這個時期一旦結束,這項工作也就基本完結。既然從2~4歲的大腦塑造相當于基礎工程,這部分工作已基本結束,那么之后,人的大腦就無法得到很好的改善了。”
這樣看來,幼兒期教育的重要性,已在腦科學家中形成了共識。
全美健康研究所的福萊德里克•谷得維爾先生這樣說道:
“孩子是我們最應該投資的?涩F在我們在一個老人身上花費的金錢是一個孩子的7倍。不過與以前相比,我們已經對大腦的可塑性有了清晰的認識。因此,很顯然,我們不能再浪費巨額的資金了。”
最近的一項研究證明,只要給予幼兒適當的刺激,就能使他們的大腦功能產生以下變化: 語言—可以經常與母親對話的孩子,其語言能力幾乎都比不常與母親對話的孩子要強。
教育—學習外語、數學、音樂等的最佳時期是1~12歲。但現實卻是,這一個時期的孩子往往在休息或者玩耍。
為我們開辟了認識大腦可塑性道路的神經生理學家彼得•哈特羅杰也說:“如果想提高孩子的思維能力和獲得知識的能力,幼兒時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進行腦科學研究的腦科學家和神經生理學家一致認為,幼兒期的學習即早期教育,非常重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15908.html
相關閱讀:七田兒童右腦教育課程具體安排
開發寶寶的智力要把握好“789”原則
開發嬰幼兒右腦要掌握什么
讓“左撇子”的孩子自由發展
藝術教育—開發右腦的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