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一:孩子發呆就是有問題
如果媽媽看到孩子一個人坐在房間里,什么都沒做,只是看著窗外的天空發呆,一般都會認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或者是在浪費時間。
孩子發呆也是一種學習,盡管可能本身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處于一種學習狀態中。他介紹說,學習分為“外顯性學習”和“內隱性學習”,前者表現為學習英語課程,學習某項技能等,后者則是一種無意識學習。在我們覺得什么都沒想時,大腦也是在儲存、整理和加工一些信息,只是不是用意識去努力地實行而已。
誤區二:“迷信”智力測試
智力測驗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據這個分數而貼上笨孩子的標簽,那么就會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對這些孩子的成長發展造成傷害。
目前很多智力測驗已經落后于心理學的實際發展,只能測出孩子的一部分能力,很可能因此而抹煞了孩子其他能力的發展。
誤區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學一件事情比別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個新環境很長時間不適應等,這些行為都容易被家長和老師認為是“笨孩子”的表現。
這些都是適應性低的表現,但這并不代表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這類孩子的一種行為方式。“慢孩子”可能學一首詩的速度比較慢,但他們一般相應地會記得比較牢、比較久,這是他們學習事物的一種習慣方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484681.html
相關閱讀:教您正確呵護寶寶藝術萌芽
用玩具測試孩子智力要得法
打擊樂促進智力發育
嬰兒也需要讀書
幼兒貪玩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