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男孩子越來越奶油了,扭扭捏捏,甚至行為舉止都有女性化的傾向,活脫脫一個“賈寶玉”。這些顛覆傳統男子漢的形象對一個男孩來說,這可不是件好事。為此,徐峰老師專門就性別教育進行了研究,并發文呼吁:拯救男孩!
現狀調查——
男孩女性化現象日益普遍
徐峰老師在研究時發現,男孩子女性化的現象在一些地方的中小學中越來越普遍,比例在逐年增大。
究其原因,一方面,很多獨生子女受到家長特別是祖輩全方面的呵護,在這樣的環境下,男孩容易養成文弱、多愁善感等不像男子漢的習氣。另一方面,我國目前的教育和考核標準有缺陷,多數幼兒園和中小學要求孩子循規蹈矩,把女生乖乖的遵守紀律的行為視為榜樣,并以此為標準來要求男生,這是對孩子性別認識的一個誤導。另外,目前,中小學女教師比例過高也是造成男生女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這種現象在小學中尤其明顯。
現象解讀——
性別弄不清,后果很嚴重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周振基指出,性角色錯位的現象如果不及時進行心理診治,最后有可能發展為同性戀。這樣的男孩,長大了也不能承擔“風雨一肩挑”的男人的社會和家庭的責任。
英語中,有“性別”(sex)和“社會性別”(gender)之分,分別表示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社會性別指男女兩性在特定社會文化的建構下形成的性別和差異,即社會文化形成的對男女差異的理解,以及在社會文化中形成的屬于男性或女性的群體特征和行為方式。它是后天文化習俗影響的結果。它不是恒定的,而是變化的。
出謀劃策——
讓“賈寶玉”堅強起來
根據調查結果,徐峰認為,要給學生送上“明性片”,開展小學生的性別健康教育,這應該是個整體工程,必須注意調動整合各種教育要素,形成良好的統一的教育氛圍,才能奏效。
A.家長可以這么做
1.給予承認和贊賞。家長首先要在口頭上明確告訴孩子:你是男孩,或者你是女孩,也可以借一起洗澡的機會,告訴孩子關于性別的知識。
2.樹立榜樣引導。父母是孩子在性別角色方面的指導者和模仿對象,所以一定要注意自身行為的影響。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選擇不同年齡段的同性榜樣,鼓勵孩子比較自己和“榜樣”的差距,確定努力方向。孩子和異性朋友的交往,既不能完全排斥,也不可以讓孩子和異性過分親近。
3.適當獎勵和懲罰。孩子做了與自己的性別角色相符的事,家長應該給予獎勵;對孩子不當的性別角色行為,家長要反應冷淡,讓他感到自己的表現有誤。
對已經有性別認同混淆或行為偏差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態度,不能簡單地訓斥,使孩子產生緊張甚至是犯罪感。家長要多抽出時間,幫助孩子矯正這種不適宜的行為,甚至要做出示范行為引導孩子矯偏,循循善誘對孩子進行引導。
B.學?梢赃@么做
1.創設有利健康發展的教育氛圍。其主要形式是組織一系列活動,在活動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體驗和探究某些心理狀態,以此來改變性別態度和認知觀念。培養男生的特長和愛好,使他們的性別角色在有趣的活動中得到強化。
2.在各科教學中滲透性別教育。如把“勇敢”、“學會負責”等內容和思想品德課有關內容結合起來。又如通過音樂學科的唱歌教學,區分男女同學的音樂表演的動作,讓男生在音樂表現方面有小男子漢的氣質。
3.關注教師的自身心理健康。教師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用教師良好的心理素質、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教師參加廣泛的心理學知識培訓,將性別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來源:幼教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496220.html
相關閱讀:男女孩如何各有出色氣質
造成孩子成績差的8宗罪
實行金錢獎勵法注意三原則
5歲孩子必學的7種生活技能
為何美國父母不供孩子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