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 讀:不同年齡的孩子,對于整理玩具,收拾房間,有不同的“邏輯”。
“記得收拾房間!”哪位父母沒有這樣對孩子喊過?但是我們依然會一不小心踩到他扔在地上的餅干,想在沙發上坐坐,才發現亂得根本無處可坐……難以忍受的臟亂讓人心煩意亂,更別提那種重復了不知多少次,但是“說了也等于白說”的不爽的感覺。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不同年齡孩子的“整理”邏輯。
2~3歲:這個年齡的孩子大概是最合作的孩子。他有“像媽媽那樣”收拾的愿望,鏟子和掃帚對他來說具有奇特的吸引力!如果他上了幼兒園,他會很快接受玩完一件玩具要收拾起來,再玩另一個玩具的做法。
4~5歲:當孩子到了4~5歲的時候,他已經結束了模仿期,事情就開始復雜了。雖然,這時候的他能夠理解,如果玩具亂放會影響開門;放在地上的小東西,下次想玩的時候會找不著。但是,收拾對他來說,還是意味著苦役以及被迫服從。當父母要求他收拾自己的玩具時,他會感到干擾了他。
6歲以后:只有到了上小學的年齡時,他才終于開始明白收拾的意義了。你可以和他講道理,比如,我們可以讓孩子明白,如果積木被分散地放在不同的抽屜里,找到其中一塊將沒有什么用處。我們也可以讓他定期參與某些整理任務。比如,收拾自己的書包和鉛筆盒,甚至可以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如收拾餐桌和他散落在房間里的玩具。但是要注意循序漸進,不要過分地高要求他,因為他對整齊的理解和我們大人并不相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512691.html
相關閱讀:造成孩子成績差的8宗罪
實行金錢獎勵法注意三原則
5歲孩子必學的7種生活技能
男女孩如何各有出色氣質
為何美國父母不供孩子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