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美術式思維——多感觀體驗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兒童右腦開發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名詞解釋:美術式思維教育完全打破了平面作畫的限制,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立體創意空間,讓孩子在快樂的美術游戲中感知事物,無拘無束地涂鴉,自由地表達自我,盡情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它不是單純地教授技能性的畫法,而是非常強調如何探索和運用周圍環境這些材質。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會運用到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素材,并不僅僅局限于畫紙、畫筆等美術工具。

  在韓國風靡6年歷史的“美術式思維”幼兒早期教育模式,今年6月首次被引進中國的早教市場。這種教學理念緊緊扣住2~7歲寶寶學習的特點,在美術游戲中,通過多感官體驗學習。

  培養右腦的創造性思維

  右腦是人們思考和創造的主要部分,2~7歲是幼兒右腦開發的最好時機。過了這個時期,右腦便不會再發展,左腦則還會繼續發展。對此,不能單一地用技能性的活動來發展右腦,要用各種方法發展右腦,以達到較好的效果。為孩子提供的主題式美術游戲環境和立體創意空間,讓孩子不僅在感觀體驗中充分享受了游戲的快樂,同時還引導孩子體驗觀察游戲的過程及結果,鼓勵他們運用美術工具表達自我感受,能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美術式思維”教育采用各種幼兒簡便易學的方法,去自我體驗并思考問題,表達自己所感受的東西。右腦開發對培養孩子的藝術細胞的確很有益,但“美術式思維”所培養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不是說孩子長大以后一定要成為藝術創作者,最主要的還是培養一個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甚至一生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充分運用創意與想象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技將逐漸替代人類左腦進行計算和分析,右腦掌控的創造性思維因其不可替代性,而被認為是21世紀的核心競爭力。抓住孩子成長最初6年右腦開發的黃金時期,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為創造而教育,這是世界教育的現代趨勢。

  多感官體驗是大腦開發的基礎

  事物通過五感即視覺、聽覺、味覺、嗅覺和觸覺進入大腦,同樣,幼兒通過五感體驗來學習。五感體驗得越多,幼兒的大腦發育得就越快。

  人類的大腦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細胞,每個細胞又生長出多達2萬個樹狀的突觸以存儲信息。我們的言行模式是因為大腦突觸有相應的記憶。接觸到的事物越多,大腦突觸就會生長得越密集,而突觸的密度對大腦的開發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幼兒時期是屬于腦神經網絡建構期,會對身體的不同感官,即五官所接觸到的事物產生不同的反應,并在腦部建立相應的突觸。

  多感體驗教學可以讓幼兒通過游戲解除或者發泄內心的情緒,從而使情緒穩定,心理發展更健康,有助于激發幼兒想象力與創造力,從而加速智力的成長,并使幼兒的情感更加豐富。

  “美術式思維” 提供立體創意空間

  “美術式思維”教育完全打破了平面作畫的限制,為孩子提供了一個更廣闊的立體創意空間,讓孩子在快樂的美術游戲中感知事物,無拘無束地涂鴉,自由地表達自我,盡情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它不是單純地教授技能性的畫法,而是非常強調如何探索和運用周圍環境這些材質。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會運用到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素材,并不僅僅局限于畫紙、畫筆等美術工具。

  “美術式思維”教育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美術課,而是一種美術式的思考,在思考中理解美術。其實這是一種混合的教育方式,只不過用的材料是美術的,以美術游戲作為教育的平臺。每個孩子都喜歡畫畫,怎么玩都不會對孩子有壞處,看似孩子們在亂涂亂畫,其實這是他們自己想象或思想的自發表現。通常在教室里上美術課,老師如果不是一一告訴他們怎么畫,他們就不知道怎么畫。并且,老師一定要孩子畫得跟提供的象征物一模一樣,這其實是把孩子的思想給緊緊鎖住了。

  據調查,在韓國受過“美術式思維”教育的孩子,會自覺地去想象,努力去畫畫,接受能力、創作能力和想象力都非常突出。他們自我表達往往更積極,更善于與人溝通,并且逐漸養成愛思考的好習慣,尤為顯著的是他們常表現出更強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這些孩子在其它方面的能力也很強,他們很有自信心,非?隙ㄗ约喝プ鲆恍┦虑,這樣的結果一定在別的方面也比別人優秀。另外,三五個孩子小組式的學習方法,給孩子們提供互相對話、互相學習的機會,對其社交能力的提高、自我感情的控制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孩子對發表自己作品時的演說和評講,對語言能力的培養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據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做出東西來,并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給老師、小朋友和媽媽,這種能力在一般美術課不會得到培養。

  對待孩子學習,父母要抱有良好的心態

  爸爸媽媽要抱這樣的心態———讓孩子在一個非常自由的環境中,體驗在家體驗不到的東西,以啟迪他們自己的思維。孩子會運用多感官體驗來探索各種材料,在美術游戲中運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素材進行創意,這都能夠培養他們對身邊事物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同時色彩的選擇與運用、構圖的形式、手工制作,也是對孩子審美情趣的培養。

  父母們不要急于看到孩子學習的具體結果,在其成長過程中,你會慢慢觀察、體驗到孩子的變化。美術是一個絕好的方式,是最能吸納數學、音樂、科學等其它教育方式的平臺。每個孩子都喜歡畫畫,在家里孩子常常會在墻上亂涂亂畫,我們會更具體、更有計劃地把這些東西利用起來。

  另外,每個孩子的學習節奏不同,因此表現出來的差別不能用統一量化的標準衡量。經過幾個階段的系統教育后,我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孩子身上的變化:能夠多角度地觀察事物,善于思考、善于表達,以及更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舉例來說,孩子在觀察一支鉛筆的時候,會從顏色、形狀、裝飾物等多個角度去觀察、描述;觀察一棵樹的時候,會注意樹在不同季節的外形、葉子的顏色、多少等等。一個人的審美情趣和生活的愉悅感息息相關,孩子的審美能力也要從小培養。

  教孩子自發自覺地學習

  80年代在韓國,最早的幼兒早期教育是頭腦開發。然而經驗卻說明,過早讓孩子學習太多知識,只會讓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注意力反而轉移到了電腦游戲等方面。所以,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是最重要的。這種能力不是通過功課學習,而是通過游戲得來的。

  結語: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要思考兩個主要問題,一是以老師為中心還是以孩子為中心,二是孩子開不開心,能否自發自覺地學習。不論是韓國還是中國,我們教孩子的太多了,但卻沒有教他思考,只是機械地教他一些知識。整個社會都應該思考一下,我們教孩子的究竟是些什么東西。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aojiao/8580.html

相關閱讀:七田兒童右腦教育課程具體安排
讓“左撇子”的孩子自由發展
藝術教育—開發右腦的科學方法
開發嬰幼兒右腦要掌握什么
開發寶寶的智力要把握好“789”原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