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我的故鄉作文350字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300字周記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我的故鄉——常熟有一座有名的山,那就是虞山,也稱“臥牛山”。虞山連綿十多里,并不高大,但因有兩位古人的靈氣而聞名于四海,這兩位名人就是先賢仲雍與言子。

仲雍墓和言子墓就坐落在虞山東南麓。

今天上午,我和媽媽來到了這里瞻仰了仲雍墓和言子墓。

在通往兩墓的虞山山麓有一片寬闊的廣場,廣場最前面有一棵碩大的楓楊樹。這棵大楓樹是國家兩級古樹,簡直是個龐然大物!它的胸圍有360厘米,樹約高12米。哦,對了,他的樹干都裂開了,好像是一只巨大無比的鷹爪緊緊地抓住常熟虞山這塊福地!楓楊樹的左邊有四塊巨石,大小基本相同,上面刻了“虞山福地”四個大字!

我觀察了一下,廣場左側立一塊牌坊,上面寫著“言子墓道”從這里開始就是通往言子墓的石級通道。廣場中央登上十四級花崗石臺階后,便是兩米寬的彈石道,這就是仲雍墓道。

我們沒有急于登上十四級花崗石臺階上仲雍墓道而是沿著廣場的右側拾級而上,觀賞了一石壁浮雕。石壁上的浮雕栩栩如生反映了我們常熟老祖宗們在農業、牧業以及交通運輸及文化娛樂方面的欣欣向榮的生活情景。

這到底還是一派農村氣象,而現在,嘖嘖嘖,我還是從頭講起。

1989年5月,在鄖縣河畔的青曲彌陀寺梁子,發現了兩顆完整的遠古人類頭骨化石,是距今已100多萬年前的遠古人類化石,這一發現,改變了人類起源于非洲的說法,“鄖縣人”頭骨化石的發現,同時向全世界稱告:古老美麗的漢江是漢族文化的搖藍;而古老的“鄖縣人”是中國人民的祖先!

這也說明了一百多萬年前,鄖縣是個鳥語花香的地方,也只有因為這樣,我們的祖先才會選擇住在這里。

這還不算早呢!

在青龍山發現的恐龍蛋化石,是白堊紀晚期地層的粉紅沙礫巖中,距今6000——8000萬年。

連恐龍都選擇了住在這里,就更足以說明鄖縣確實是一個好地方。

然而,15年以前鄖縣還是一個美麗的小鄉鎮。隨著社會的發展,1993年,漢江大橋正式開通了!它是鄖縣一步步走向富裕的道路。

你瞧現在,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瀝青大道、水泥馬路猶如一條條迂回曲折、蜿蜒盤旋的巨龍,在高樓大廈之間穿梭,汽車、小轎車……在公路上川流不息,為鄖縣的蓬勃發展奔跑著……

近15年來,電腦及網絡信息更是難以言喻。1990年,只有那些有錢的單位有一兩臺電腦就不錯了;到了2000年,雖然已經可以上網了,可還是撥號上網,速度慢得很;而現在,幾乎家家都有了電腦,都是寬帶上網,那速度N快了。

你若是問:“事業和經濟是發展了,沒有旅游景點怎能行?”沒關系,我呀,可以帶你去風景如畫的虎嘯灘和仙女洞;可以帶你去歷史悠久的青龍山、天主堂,可以帶你去水上樂園——金沙灣,還可以帶你去感受農村氣息——農家樂……

!美麗的漢江,生我養我的地方,你用甜美的乳汁哺育了多少兒女,我為生長在這里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5月28日,我和媽媽又一次去了沙家浜風景區游玩。

走在東進橋上,我倚著橋欄桿,俯視河面,河水清粼粼的,河邊還長著青綠綠的蘆葦,雖沒深入葦塘,葦蕩風采已嶄露頭角。

媽媽對我說:“蘆葦蕩是沙家浜的精華,那里可有意思啦,你想不想去游蕩一番?”我興奮得連連點頭:“好啊!好!”于是,我們便向蘆葦蕩進發。

我和媽媽乘上小船,聽著船夫那悠悠的搖櫓聲,我觀賞起了蘆葦蕩的風景。只見葦內河叉縱橫交錯,泛舟其間,真是怡然自得,陣陣清風拂過,蘆葦叢回聲激蕩,猶如埋伏著千軍萬馬,青青蘆葦,正如水邊的森林,在這幽深的森林中穿行使人心曠神怡。不僅我越看越愉悅,就連動物也十分喜歡。你瞧,一群群鸕鶿在蘆葦蕩里自由地游來游去,青蛙不時地探出腦袋眨巴眨巴眼睛,撲通!又跳入水中。連蝴蝶也在蘆葦蕩里飛來飛去,翩翩起舞;你聽,風吹葦葉沙沙沙沙,葦中鳥兒唧啾唧啾,好一支悠悠揚揚的贊歌……

這時,我看見在蘆葦叢中掩映著許多船舫,船舫下泊著古老的漁船。船夫講,這是為拍攝電視連續劇《沙家浜》而專門搭建的,到時候還要燒掉呢!這情節反映了當時日本鬼子殘害中國百姓的“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我想當時的老百姓一定對日本鬼子恨之入骨。但鬼子燒得了他們的船,他們的舫,休想燒掉沙家浜軍民那堅毅的抗日之心。小船繼續蕩漾著,我看見了一個交通站,旁邊有一個交通船,船夫講,當初沙家浜的老百姓是用這種船來掩護傷員運送糧食的。這時,船夫就開始了他的絕活——話說沙家浜。

跨過東進橋,便來到了瞻仰廣場,瞻仰廣場是革命傳統教育區的主體工程喲!廣場南側有一亭,叫“沙家浜”,亭高6.6米,這是葉飛將軍在1990年5月戰地重游視察沙家浜時的親筆題詞。在沙家浜亭對面有兩大影壁,分別題詞“蘆蕩火種”和“魚水情深”。

瞻仰廣場過道兩旁有18根形態各異的自然石,象征著18個新四軍傷病員,廣場正中“軍民魚水情”主體群雕,高8米,重60噸,由創作毛澤東紀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葉毓山創作。

為什么東進橋欄桿上石刻共有34塊,為什么瞻仰廣場的柱石共有18根?這里面還有一層含義。因為當年在蘆葦蕩養傷的36個新四軍傷員中,有34人是閩東地區的老紅軍,這支工農紅軍是在1934年誕生的,而在京劇《沙家浜》舞臺形象中由于受場景的限制,36名傷員減半成了18名。

五月四日,我和媽媽來到了沙家浜蘆葦蕩風景區。

我們在景區車站下了車,剛下車,我便看見了陽陽澄湖,湖岸邊蘆葦擠擠挨挨。在一位車夫的熱情地招呼下,我們坐上了他的車。三輪摩托開動了,我趴在窗口看風景,通往景區的公路邊到處是水面,處處是蘆葦。我不禁贊嘆道:“呀,好爽!”突然,三輪摩托停了下來,我轉身一看,呵,沙家浜蘆葦蕩風景區到了。我和媽媽下了車,一個絢爛多彩的迎客屏正歡迎著我們,屏上布滿了鮮花,像三條橫著的“彩帶”第一條是紅色的,第二條是粉色的,第三條是黃色的。第一條紅色的鮮花里綴了“情系沙家浜,共走紅色路。”這幾個大字。第二條粉色的鮮花里鑲了“沙家浜歡迎您。”迎客屏的下面是一個大花壇,大花壇里面紅花綠葉相映,在大花壇的正中央,有一塊不規則的石碑,上面刻有幾個金光閃閃的字:“全國愛國主義示范基地”。

接著,我和媽媽來到景區門口,亮出園林卡,真正進入了蘆葦蕩景區公園。剛進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大花壇,花壇的正中有一塊錐形的石碑,石碑上面刻有“蘆葦蕩”三個鮮紅的古體大字。花壇后面有一個巨大的影壁,影壁上有七十多歲的葉飛題的詞,影壁的左右兩邊都刻有關于沙家浜抗日斗爭的圖案。

我和媽媽又轉身來到了東進橋,“東進橋全長39米,是為紀念新四軍6團在1939年東進抗日而建的;橋面寬7.7米,系為紀念‘七七’蘆溝橋事變而設計”媽媽慷慨地說。我又數了數大橋的石刻,一共有34塊,每塊石刻上都刻有白云、蘆葦、茶館、小舟等,點明了當年新四軍戰士在這里開展游擊戰士的特定環境。

“小穎子,快來看,鸕鶿喲!”媽媽朝我喊道。我一看,喲,真的是鸕鶿,以前我只在卡片上見過,今天是我第一次看到真鸕鶿。這樣的碧水,這樣的青葦,再加上小船、漁人、鸕鶿,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水鄉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houji/738942.html

相關閱讀:頤和園導游詞300字_頤和園導游詞
護生雞蛋作文350字
游三山島周記350字
五一勞動節日記作文350字
長隆歡樂世界和水上樂園周記300字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