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專業包括哪些專業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專業介紹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專業培養適應現代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面向資源利用、生態保護與建設,適應農、牧、林、水、土地資源管理等行業生產建設需要。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專業有哪些?哪個專業比較好?下文是逍遙右腦小編整理的《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專業包括哪些專業》,僅供大家參考查閱。

專業名稱專業代碼
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 090200
農業資源與環境 090201
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 090202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090203

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專業介紹

一、農業資源與環境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農業資源與環境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土地、環保、農資等部門或單位從事農業資源管理及利用、農業環境保護、生態農業、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資源的管理及利用、農業環境保護、農業生態、資源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農業資源調查與規劃、土壤肥力和植物營養與施肥技術、環境監測與評價、生態效益分析、氣象觀測、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農業資源高效和可持續利用、對農業資源和環境進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

3.掌握農業資源的管理與利用、農業環境保護、土壤改良、生態農業建設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4.掌握農業資源調查、環境質量評價、化學及現代儀器分析、植物營養的研究方法、科學施肥與科學灌溉、農業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土地規劃與制圖、資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與技術;

5.具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了解資源與環境的科學前沿及發展趨勢;

6.熟悉資源管理與利用、環境保護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主干學科:農業資源利用、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學。

主要課程: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土地資源學、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農業環境學、農業氣象學、生態學、水土保持學。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科研訓練、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等,一般安排25-3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二、野生動物與自然保護區管理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野生動物繁育、馴養、檢疫、疾病防治和自然保護區規劃設計、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野生動物科研院所、國家海關和邊境口岸、工商、自然保護區、動物園等部門或單位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利用、檢疫和自然保護區資源管理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

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保護生物學、野生動植物保護與利用、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預防獸醫學、自然保護區資源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顯微制片技術、動物解剖、生物化學分析、飼料營養成分分析、自然保護區規劃、動植物檢疫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與評價、野生動物產品鑒定與開發利用、經營管理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林學、生物學、畜牧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掌握顯微制片、生物化學分析、飼料營養成分分析、野生動物無線電遙測技術、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及自然保護區資源調查方法;

4.具有野生動物繁育、保護、利用、疾病防治、檢疫,自然保護區規劃設計、動植物資源調查、監測及經營管理的初步能力;

5.熟悉我國野生動物保護利用及森林資源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6.了解國內外野生動物學科、保護生物學學科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及發展動態。

主干學科:林學、動物科學、自然保護區規劃設計。

主要課程: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森林生態學、森林環境學、生物技術、動物學、野生動物組織解剖學、生物化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野生動物生理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實驗、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一般安排30---35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三、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生物學、生態學、森林及草場培育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國土資源、水利、農業、林業、環境保護等部門從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的規劃、設計、施工及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生物學、生態學、森林及草場培育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水利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的規劃、設計、施工、管理的基本訓練,具有水土流失與荒漠化的監測、防治及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生物學、林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水利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掌握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的規劃設計方法和監測、評價技術;

4.具有應用生物措施與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與荒漠化的基本能力以及森林生態環境建設管理的基本技能;

5.熟悉我國林業、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生態環境保護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6.了解國內外水土保持與荒漠化監測防治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有關國際公約。

主干學科: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林學。

主要課程:生態學、森林環境學、植物學、保護生物學、測量與遙感、土壤學與地質基礎、土壤侵蝕原理、沙漠化原理、水力學、水文學及水資源、環境地理學、環境監測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實驗、教學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論文(設計)等,一般安排25--30周。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農學學士

以上自然保護與環境生態類專業包括哪些專業由逍遙右腦小編查找整理,更多關于大學專業介紹及大學動態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逍遙右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huanye/jieshao/1331845.html

相關閱讀:衛生檢驗與檢疫專業最好的十所大學
法醫學專業屬于文科還是理科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就業前景及專業介紹
城市園林就業前景及專業介紹
2019年電力系統自動化技術專業就業方向與就業前景分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