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學書法,在廣袤平原中感受“橫”的舒展,在深山古藤上感受“豎”的堅韌。觀察,體驗,他的書法已不再是簡單的筆畫與結構。
孔子學琴,在反復彈奏中思考樂曲的奧妙,在樂聲中領悟樂曲作者高尚的追求,寫景作文。思考,領悟,他的思想在音樂中升華。
李時珍學醫,在質疑中研讀前人書典,在嘗遍百草中驗證真偽。質疑,實踐,他的仁心已經超越醫術本身。
任何一種學習,都可以用許多種方法來進行。王羲之練字,用毛筆在紙上書寫,用手指在被褥上書寫,用樹枝在沙土上書寫;孔子學琴,向宮廷樂師請教,在高山流水之間練習,面對大自然領悟樂曲的真諦;李時珍學醫,潛心學習前人書籍,親自口嘗百草實驗效果,詢問百姓藥物奇效。
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學習,不僅可以大幅度減輕學習時的枯燥感,更能把一點知識舉一反三,從不同方面去體會知識的應用,從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會漸漸發現,我們所學習的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知識,任何一點知識一經記憶,不僅不會忘記,頭腦中還會自然涌現出一些與這個知識有關的其他內容,靈感的火花在這時就會一迸而出。
這便是習慣成自然,長久地堅持這種學習方法,我們頭腦中的知識增多,記憶相關內容自然就會輕松許多;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使我們還可以把相關內容結合在一起,形成另外的內容,于是,就會產生靈感。
雖然學習有多種學習方式,但我們每一種方式都要做到精益求精,在任何一個方面都要追求完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超越原來的自己,真正實現學習的根本目的。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108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