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上午,早早的便起床,拿出英語書開始復習。詞語、錯題、課文……這些,是看了一遍又一遍。九點半,匆匆地拿著昨夜便準備好的東西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考場。十點,老師發下考卷,開始考試。我瀏覽了一遍試卷后,初一作文,開始答題。語法是得心應手,可聽力和閱讀卻讓我犯了難,冥思苦想后才勉勉強強地寫上了答案。
星期五到了,昨晚便沒睡好,擔心考試成績不佳。到了下午放學時老師把考卷發了下來,我英語成績是八十四分。我拿著剛發下來的英語試卷,我看著試卷上的圈圈點點,看著紅紅的大叉叉,看著紅紅的八十四分,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粗錆M語法錯誤的作文,看著扣去的3分,滿腦子都是媽媽的責備、焦慮,我的心里充滿了恐懼。再細看我的語法部分,竟由于粗心失去了不該失去的分數,讓我倍感惋惜……整整一節課,我一個字也沒聽進去,光想著如何面對回家后媽媽那陰沉的臉。
回家路上,我的腳像套了沙袋一樣,步伐十分沉重。望著天空我感覺到太陽都是黑色的,空氣又悶又熱,簡直讓人窒息。陣陣涼風從我身邊吹過,“呼呼呼”。忽然,“啪”,我身邊的石棉瓦被風刮倒了,隨著一聲巨大的聲音,石棉瓦破損了。這時,有兩個聲音交織在我的耳際:“真分數,死定了,找些花言巧語來應付媽媽吧”“面對現實吧,失敗乃成功之母,只要我以后努力考出題更好的成績,媽媽肯定會原諒我的。”
回到家里,我把畫滿紅叉叉的試卷交給了媽媽,媽媽非但沒有罵我,還語重心長的對我講了很多道理,并且還幫我分析了原因,我十分感動。是媽媽讓我明白了:
滴水可以穿石也是鍥而不舍精神的體現。我們航行在沒有邊際的學習海洋上,只有憑借這種精神,才可能到達知識的彼岸,學習是一件苦差事,它既不生動又不有趣,既不是立體的又不是鮮活的事物,只有我們明白它的重要性,堅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才能羸得鮮花和掌聲。記住,沒有不勞而獲的美事。 幼年的李白因為看到一位老婆婆用鐵棒磨繡花針而醒悟,從而發奮讀書,終于成為一代詩仙。前有古人可鑒,我們這些新世紀的青年該怎樣去做呢?這是一個時代留給我們的課題。朋友,請堅信“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繡花針”,讓我們鼓足勇氣,鍥而不舍的鎖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奮勇前進吧!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這是戰國先秦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勸學》一文中的句子。它充分的說明了在學習上,只有鍥而不舍地學習,才能達到金石可鏤的地步。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118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