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搬家
存在于世數十載,說長亦也短。當面臨一個一生也無法完成的任務時,何不選擇另一條更平坦的路呢?不是逃避,而是為自己和他人選擇。
愚公移山,是告訴著世界愚公有何堅強毅力的精神,甚至面對智叟嘲諷,他也理所當然地答曰:“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這聽起來似乎有著幾分道理,但細想,因為愚公的想法而隨意決定了他子子孫孫的命運。誰又感擔保他的后代們不會想經商,從仕或是其他,而只想移山?
愚公移山是告訴著人們一種精神和道理,而非執著于故事本身,如果愚公不移山,他便少了這種精神嗎?那又為什么不用在更有價值的地方?即便愚公認為有意義,那么他的子孫亦是?誰也不敢保證吧!
有著毅力和信念固然是好,但面對如大山般壓力時,為何不選擇搬離?南宋詩人陶淵明,因生計被迫當官,一段時間后卻又因那令人喘不過氣的官道而選擇離開。
離開后的他并沒有被人說成逃避或懦弱,他繼續做著他喜好的事和堅持著質樸的本性,這不也挺好?知道自己將陷入泥潭中,不是奮力反抗而是遠離,這不是膽小而是智慧。
愚公選擇移山而不是離開,或許是對地方的眷戀,但當信念需要幾代人的心力在維持,又顯得如此卑微。愚公搬家比移山好,逃離不是膽怯,而是面對問題的另一面,為主自己找尋更適合的路來行走!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15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