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源節流
出處:《荀子·富國篇》。
意思:開發財源、節省費用。
荀況是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著有《荀子》一書。他在《富國篇》中,講了一些關于國家強弱貧富的道理。他說:若要國家富強,朝廷就要愛護百姓,使百姓安居樂業,并積極發展生產,這樣,才能增加積累,充實國庫,使國家富強起來;如果朝廷不顧生產,只知濫征賦稅,浪費物資,百姓都窮困得生活不了,那么國家怎能不貧弱呢?因此,他主張:“下貧則上貧,下富則上富。……百姓時和,事業得序者,貨之源也;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
這幾句話的意思是:百姓能積極利用適當的天時,按照季節次序順利進行農事活動,從而獲得好年成,這才是經濟的根本,好比“水源”一樣;至于征收來的各項賦稅,存在國庫里,再多也用得完,那不過是“水流”。所以賢明的當局一定懂得體恤百姓,寫作素材,給生產的發展以便利的條件,一方面節省財政開支,一方面更須開發經濟來源,并且懂得合理調劑、統籌安排,兼顧到國家和百姓的利益。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40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