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文學家,是一位最熱忱,最地民族英雄。早年曾留學日本,先學醫,后棄醫從文,志在搶救中國國民的靈慧,他以筆為戰斗武器,同封建思想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斗爭,一切魑魅魍魎,妖魔鬼怪都在他的筆下現出了原形。在對敵斗爭中,他沒有絲毫的奴顏與媚骨,他的骨頭是最硬的,而對人民,他卻“俯首甘為孺子牛”,他的一生閃耀著偉大的人格力量的光輝。
談到魯迅,我們無不驚嘆于他給我們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我不禁想起了魯迅的《彷徨》中的《》。文章的主人公是祥林嫂,她是一個深受封建主義壓迫與殘害的悲劇典型。祥林嫂是一個、樸實、淳厚的貧苦婦女,她平生最大的,就是用自己的、勤懇的,換取一種最起碼的“人”的,她所感到滿足的,并非是不受壓迫的“人”的地位,而是“安分耐勞”的奴隸式生活。自覺地奴隸性格,是造成祥林嫂悲劇的內在因素。祥林嫂的悲劇還表現在她不僅受到封建主義政治上、經濟上的壓迫,更遭到封建禮教與神權迷信的殘酷精神虐殺。封建禮教要求婦女“從一而終”,但封建族權又允許出賣守寡的媳婦。祥林嫂要尊奉禮教守寡,可族權勢力又強迫她再嫁,她無論如何行事都是錯的。她活著,備受封建禮教與封建族權的蹂躪;她死,封建禮教又不放過她。她不僅生前哀苦無告,想象作文,而且還懷著更大的恐懼走向死亡。從肉體到精神都被封建禮教與神權迷信摧殘虐殺,這正是祥林嫂悲劇的根本原因所在。心理上的悲劇還在于,她一生順從封建禮教,到頭來卻被封建禮教活活吞噬;她受盡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的迫害卻又被催殘得自覺和不自覺地維護封建禮教和迷信。封建勢力的高壓,與愚昧、殘害、扭曲了祥林嫂的靈魂。
小說起于祝福,結于祝福,祥林嫂的悲劇命運與祝福有密切聯系,只有將其不幸置于祝福的中,才能更清晰地揭示出舊中國社會,尤其是神權在祥林嫂的悲劇的一生中的作用,更能深刻揭示出祥林嫂悲劇命運的社會根源,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魯迅先生通過《祝福》來展現祥林嫂的悲劇性格,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禮教道德極端虛偽、殘酷的本質,向整個封建宗法制度提出了強烈的控訴,暗示出中國革命必須徹底反封建、粉碎宗法制度,婦女才能真正解放。
我不禁想起了魯迅的一首詩:
靈臺無計逃神失,
風雨如磐按故園。
寄意寒骨荃不察,
我以我血薦軒轅。
我想這大概就是當時的社會現實,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祥林嫂、魯鎮、咸亨酒店應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4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