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寅:
你即是我,已無須禮節性的問候了吧!
掐指算來,你已在世十五個年頭了,不小了,再過三年就是大人了,在外與的關系尚屬融洽,可為什么一到家,就有無厘頭的矛盾呢?
你應該知道快八十的人了,在家日日為我們買菜做飯很不易,應該予以最大的感激;你也應該知道她老人家歲數大了,有些“倒學”,應該予以最大的寬容;你更應該知道奶奶在漸漸地衰老,屬于她的日子已不是成把揮霍的,所以,你應該予以最大的體諒,讓她晚年。可就為這件事:
奶奶將菜市中買回的魚置于水槽中養些時日再宰殺以食,她總是喜歡將水龍頭調成“點滴狀”滴入水槽中,說是讓水中有氧氣。這在正在學化學的你眼里,實是可笑之至,所以自負極有公德心的你,為了不讓寶貴的水資源浪費,你毅然選擇了和奶奶對抗并采取了“游擊戰術”——趁奶奶不注意,將水龍頭關掉。奶奶發現了,抱怨一句,又打開水龍頭。于是你“執著”地關著水龍頭,奶奶“執著”地開著水龍頭,雙方勢均力敵,互不相讓。直至——
“干嘛老關水龍頭!”奶奶不耐煩了。
“這叫為國家資源,奶奶!”你向奶奶解釋。
“為——國——家——節——約——水——資——源!”你一字一頓大聲地說。
“為國家節約水資源?這水滴在槽里,又沒流走,而且沒這水滴下來,魚就沒有氧氣,魚死了,哪有新鮮的魚肉給你吃?”奶奶擺出她那“極靠譜”卻又“極不”的言論。
“奶奶,首先,您認為這水沒流走就是沒浪費是錯誤的,因為在你看不見的情況下,有大量的水分子蒸發到空氣中去了,一天下來,水量是有明顯減少的;其次,您認為滴水便使水中有氧氣是錯誤的,因為氧氣是不易溶于水的,但水中也能溶解少量氧氣,魚就是靠這少量的氧氣的,也就是說您滴水的方法并未使水中增加氧氣。”你開始論述科學的大道理,將知識“融會貫通”。
“啊?”奶奶盯著我看了半天,“你說什么?我沒聽清,這助聽器電池要換了唉。”
你論述了半天,耳背的奶奶卻仍只字未納,你火不打一處來,大嚷一句:“不管!反正這龍頭就是得關!”然后用大手一按,關了正在滴水的水龍頭。
“這孩子,念書都念到書殼上去了,教你多少次,說話要小聲說,要小聲說。你這樣,到社會上是要吃虧的……”奶奶開始絮絮叨叨數落你。
你對此已習以為常,奶奶的數落沒個把小時是不會結束的。所以,你靜靜地選擇了離開,臨走時不忘將廚房的門關上,只聽里面隱隱傳出&mdash,初三作文;—
“關了門,我還是要講。念書都念到書殼上去了,不懂尊敬長輩……”
你覺得你做得沒什么不妥,你自認為公民就應有節約資源意識,就應為國家著想。
其實說實話,我覺得你除了大聲嚷嚷以外也并無不妥之處。但你這過于剛直的性子是不是該改了呢?你或許覺得沒了這剛直的性子就被大同化了,被世俗化了;但你同時也覺得若不改,在與長輩的相處中,總是會到處碰壁。
我本是想以此封信來勸你不要那么剛直,但寫信至此,我也很矛盾,這剛直的性子是不是該改呢?
我無法對此做出決定性的言論,所以就此打住罷。
祝日后好運!
吳啟寅
2009年11月29日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45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