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論禮義

關鍵詞: 議論文 來源: 作文大全網

論禮義
何為禮?謙、謹、讓、誠、知為禮。何為義?仁、忠、勇、舍、信為義。明禮,則謙遜;知義,則開闊。古之禮義,亦曰今之“文明”者也。雖與此別,然亦與之相通。禮義至簡,簡約則莊重;然禮義至難,難行則可貴。故有“禮義無價”之云云。禮自外出,故文;禮至,則不爭矣。古風悠悠,諫亦難得。博古,才可通今。如此,觀古之國,品古之臣,不可少矣。
昔仲尼學富五車,周游列國。人美其游乎?人美其言。“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忍也!”然八佾止于庭乎?然人皆恥于犯上乎?后,國衰。衛靈公問陳于孔子?鬃訉θ眨“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衛靈公不悅,孔子遂行。后,國衰。齊景公問道,孔子對以君臣父子之序,景公弗以為然。后,國衰?鬃舆^境,民皆憤起而砍其所乘之樹,趨之若鶩?杀!可嘆!當是時,天子弱而諸侯強,大國紛爭,動蕩難安,如不遵行禮義之化,民何以自興?民亂則國必亂。民何以亂?乃國無禮義之故也。

危乎哉!國無禮義也!國無禮義,所為者何事?唯一“利”耳。孟子云:“上下交爭利,而國危矣。”重利輕義,君臣相戳,手兄相殘。人人為敵,豈可長久?禮存,國存;禮無,國亡。義在,民在;義失,民棄。如此,禮義可謂立國之基矣。

國不以禮,何以立國?秦始皇廢王道而立私權,其暴力為天下始。愚其民,而不教以正道,其敗可見。孟軻“君為輕”之語令洪武怫然而起,廢孟子之位欲以毀其口。后作八股以束其民。“士”不學禮義之本而教以局限之法。不可謂崩壞,也亦可謂淹沒。數年之后,盡顯弊端。如此,國無禮,可乎?

前漢之黃石,懷經天緯地之才,輔世安邦之計,作《三略》之書,名傳后世。然獨傳其作于子房,非偶然也。黃石三試子房于橋下,察其言,觀其色,驗其行,終傳韜略于良?梢娮臃恐律钜。其后,張良才可助高祖立漢室之基業,成留侯之名。故曰,才自德生,有德之士,必不為才窮之人。如人皆有德,豈不美哉!

危乎哉!人無禮義也!人無禮義,亦只為一“利”字耳?酌魅眨“澹泊以明志,寧靜而志遠。”重利,則鼠目寸光、胸無實略,不可教也。朋友相欺、夫妻相侮,豈可安寧?禮存,人便知類;義在,人便可知勇。如此,禮義可謂為人之本矣。

人不以為禮,何以為人?所謂“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人不可為生矣。如此云云。

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萬物,役使群眾,豈人力哉?”禮義立,則賢不肖別矣。又曰,禮者,天地之序也;仁以愛之,義以正義。古之賢者言之于此,乃為理也。憑吾之智,豈能悟之?圣人悟道且行之,愚人不知且不悟。此,“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圣人之寡,可嘆;今人之不悟,可嘆。禮義其難乎?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則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本也。”由此之看,禮也亦簡乎?然人為何不力行之?

余讀《論語》《孟子》《太史公書》,常嘆圣人之德,竟不能止。圣人教化其深乎!然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如道遍地皆存,人何惜道?如此,道難求乎?非也。周有子牙、仲尼、子輿之徒,漢有黃石、子長之輩。其言不亦道乎?人皆知之。所謂難者,乃為“悟”。人皆言道,然人皆行乎?道之艱澀,可謂至矣。知之者眾,明之者寡,然如不行此禮義之道,何來“仁和”之士,何來“六守&rdquo,狀物作文;之質?如此,不可不憂矣。

余言僅至于此。其后,亦非余智所能及,實屬可惜之處。

余讀古之佳作,暢覽典籍而力學于禮義,所為者何?惟愿禮義之種撒天下,文明之花遍地開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480.html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