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種意義上,過程比結果更為重要。有了過程,結果如何,都無所謂了。
--------題記
從小學至今,我玩篆刻差不多有兩年了。我用玩這個詞,是因為沒有經過指點,也沒有深刻的研究,只是偶爾在閑暇時拿出來刻劃刻劃,況且還刻得不怎么好。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我一直不曾它,時斷時續地磨礪著,從中真是受益匪淺。
二零零五年七月份的一個晚上,我刻的第一枚印章“橫空出世”了,雖然只是個簡單的“大”字。我記得,那天清晨,從抽屜中翻出爺爺的印作,覺得好玩,便要了套刻章的工具開始玩弄起來。過了一年,等水平稍有提高,我便開始刻我的名字。信手抓來一塊方石,輕擰水龍頭,在涓涓細流下用砂紙磨去污垢,將光滑潔凈的一面夾在印床中央。雖然我學過點書法,但對篆書只是“半路出家”,不得不找來一本“篆刻字典”以備不時之需?糖安椴樽值,找到范字,讀后感,先用鉛筆大致畫在紙上,然后將紙反過來,將所得的反字小心翼翼地畫在方石上。陰文略為好刻,用細刀沿鉛筆印劃出一道道淺淺的白紋,稍稍修改,又拿起個大號的“鏟子”,慢慢由白紋向周圍擴張,不時吹去那些擋著視線的石沫。待到粗細差不多了,再做細節描繪。我先將印章放遠些,便于看到整體上的缺陷。篆書的筆劃是圓滑而有力的,但這卻棱角分明,剛強但缺力度,就微微磨去一層,再行加工。我用中刻刀在“遺址”上輕輕削過邊框,將棱角周圍向外拓,即變得圓潤又不太細。因為刻的是陰文,修改尚有余地,磨了刻,刻了改,改了印,印了磨,反復幾次,終于定稿。待在本子上留下記念,便毫不留情地將兩個小時的所得磨去,期待著下次新生。
那幾天,樓里有人家裝修。問:“你不覺得樓下很吵嗎?”“沒聽見”。我關上水龍頭,將石頭瀝干,“我覺得很安靜。”
到現在,我已經有了數枚自刻的作品了。我喜歡它,是因為我享受著那反復修改的過程,與越改越好的成就感。并且,它讓我擁有了一直不曾得到的沉穩與定性,是我一生的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48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