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農歷正月初九,一年一度的泰伯廟會又拉開了序幕。方圓幾十里的群眾絡繹不絕地涌向了梅村,為的是紀念我們吳文化的創始人——泰伯。
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好不容易擠到了泰伯廟前。位于伯瀆河畔的泰伯廟又稱至德祠、讓王廟,為紀念周太王長子泰伯而建。泰伯為了不讓為難,決定讓位給三弟,于是借口外出采藥,攜二弟仲雍來到了江南,在梅里建“勾吳”國、筑“泰伯城&rdquo,初中作文;,成為了吳文化的發源地。經過歷代的修建、改造,現存的泰伯廟是明清建筑,莊嚴輝煌。
穿過一座單孔拱形石橋——“香花橋”,我看到了刻有“至德名邦”四字的花崗巖石牌坊。石壇北為欞星門,豎有6根石柱,高6米,有云龍、仙鶴雕飾。走進廟內,只見香煙繚繞,人聲鼎沸,大雄寶殿廣場上,人們秩序井然、十分虔誠地在燒香、磕頭。
順著青磚鋪就的中央大道往前走,便來到了雄偉莊嚴的泰伯大殿。殿內塑有一尊身高4.5米的泰伯像,只見他既高大威嚴,又面目慈善,給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而兩邊的側廂內依次塑有泰伯、仲雍后裔28尊和伍子胥、專諸、要離等吳國忠臣的塑像。
走過大殿,后面就有一個院子,廂房旁栽有古柏、桂樹各一株。隨著人流,我不知不覺來到了廂房,里面有造型各異的歷史人物和他們的生平介紹?粗@些,我仿佛穿過時空隧道,見到了幾千年前的他們為了建設我們的,辛勤勞作的樣子。我想:我們不應該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嗎?
(指導:許紅)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52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