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我看了《探索·發現》,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探索·發現》—千年。其中講了2003年4月,上海經過幾代人的,終于用450萬美元從美國人手中收購走了一個寶貝——淳化閣帖。淳化閣帖上收集了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書法,集中鐫刻、拓印成集。還請了幾位書法家來講這個書法:書法是中國文化藝術核心中的核心。
篆書是繼甲骨文以來第二種字體。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兩種。在當時,秦國通用的文字有八種之多,于是被中國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統一成了小篆。
自古以來,甲骨文和鐘鼎文被劃分到大篆一類,那么,我們就是不是可以說刻在獸骨、鐘鼎上的文字就是書法的起源了呢?這個在歷史上是有爭論的一個問題。它的問題就在于字體與書體是一回事,還是不是一回事,初中作文。
在篆書通用的時候,隸書在下層社會悄然而生。在漢代的時候,隸書上升為主要通用字體。隸書的出現是中國文化史上一次重要的變革,它使漢字了已經使用三千多年的古文字,徹底擺脫了古文字那種象形的特點,所以漢代人稱隸書為今文。隸書又向正書、行書、草書三種字體演變,這就是歷史上重要的“隸變”。
在看《探索·發現》的同時,我也明白了歷史上書法的許多問題。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57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