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兵不動
出處:《呂氏春秋·召類》
意思:多用來指停兵不前,也比喻對一件事情,因某種原因,或持觀望態度,或對抗不做。
讀書筆記
春秋時,晉國的趙簡子為人剛毅沉勇,很有才略,經常奉命出使列國,或者統率軍隊去討伐違抗的諸侯,為維護晉國的盟主地位立下了功勞。因此,深得晉君的信任,在朝廷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內容來自
衛國與晉國是鄰國,由于曾經受到狄人的侵略,人口銳減,土地大量喪失,逐漸淪為一個弱小的國家;衛靈公才能不出眾,沒有什么賢能的名聲,所以被迫與晉國結盟,長期以來聽命進貢。 內容來自
但是,衛靈公很有骨氣,不甘心永遠處在任人擺布的屈辱地位。公元前503年,靈公同齊景公在沙澤締結了互助聯盟,斷絕了衛、晉兩國的關系。衛國的叛變,使晉國君臣上下受到了很大的震動。趙簡子立即調動軍隊,準備出兵襲擊衛都帝丘(今河南濮陽西南),企圖用武力迫使衛國就范。
趙簡子在出兵前,找來一個叫史默的親信對他說:“我聽說衛君在國內排斥賢才,信用小人,估計已上下離心,國事日非。你要在一個月內把情況了解清楚,我等你回來報告后再出兵。”史默走后,趙簡子命令全軍將士加緊習武練兵,積極做好戰斗的準備?墒且粋多月很快過去了,史默卻沒有回來復命。這時有個謀士對趙簡子說:“史默過期不歸,可能被衛人擒拿。其實衛國是個小國,根本經不起晉軍的攻擊,只要我們渡過黃河,衛靈公會不戰自降。請元帥趕快下令出兵吧!”
趙簡子搖搖頭說:“衛靈公敢于斷然同晉絕交,一定是作了充分準備的,我們決不可掉以輕心。史默為人一向思慮深遠,他沒有如期歸來,可能是發現了什么預料不到的情況,需要進一步打聽。出兵之事,等他回來再說吧!”
過了很久,史默回來了,他講述了衛國的近況:“衛靈公現在任用忠臣,廢黜奸臣,深得民心。為了激起國人的憤怒,衛靈公宣布:‘晉人已經命令我國,小學作文,凡有姐妹女兒的人家,都要抽調一個去當人質。’他還抽調一批宗室大夫的子女,準備送往晉國。衛國的百姓聽了,怒吼道:‘讓晉國來吧!我們一定要把他們打回去’。衛國現在賢臣很多,民氣可用,想用武力使它屈服,可能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元帥當三思而行啊!”
趙簡子聽了,立即下令三軍按兵不動。他還親自向晉君面奏,取消了襲擊衛國的計劃。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6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