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存亡
出處:《左傳·定公十五年》。
意思:表示情勢十分危急,已經到了非存即亡的關鍵時刻。
公元前495年,邾(zhu,鄒國本來的稱謂)國的君主隱公來到魯國,會見魯國的君主定公。魯定公舉行隆重的儀式歡迎他。當時,孔子的學生子貢名聲很大,也被邀請觀禮。歡迎儀式開始后,名言警句,邾隱公仰著臉。把玉器高高舉起,態度很傲慢。魯定公接受玉器的時候,俯著臉,彎著腰。兩位君主不同的神情和態度,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照。在旁觀禮的人們都非常驚訝。
子貢對此發表了看法:“諸侯相見要手執玉器,這是從周朝就開始施行的禮節,所以今天這件事情要用禮來看待。用禮來看待這件事,兩位君主都快要死亡了。禮,是死亡或生存的主體,人的一舉一動,或左或右,以及揖讓、進退和俯仰,就從這里選取它;朝會、祭祀、喪事、征戰等等,也要用禮來觀察它。眼下是正月,在一年之初諸侯相互朝見,會不顧規定的禮儀,說明他們心里已經沒有禮了。朝會不合于禮.哪里能夠長久?邾國君主的高和仰是驕傲,魯國君主的低和俯是衰廢。驕傲接受動亂,衰廢接近疾病。魯國的君王是主人,恐怕也會先死去!” 讀書筆記
“生死存亡”的成語就是這段話引申過來的。 內容來自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64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