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800]
這好像是我很久沒有讀書后讀的第一本書,上次讀那本書都忘了。我不是個愛讀書的人。但當我讀了《誰動了我的奶酪》后,我想到了很多。
面對現在的大學生活,我覺得我就像故事里的“哼哼”,努力了十二年上了大學,卻發現自己所想要過的大學生活不是這樣子的,雖然每天都有大把的空余時間,但給我留下的只是寂寞和無聊,整日的無所事事,沒有去找一些有意義的事情去做,而是在這段大把的時間里宅寢室發呆,玩游戲。身邊的人都是一樣的狀態,久而久之,慢慢的也變成了無狀態。記得剛上大學以前,我還比較討厭游戲的,還是比較喜歡自習,學習自己不知道的東西,每一天都在為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專研;后來慢慢的,慢慢的,身邊的人都放棄了前進的步伐,我也開始隨波逐流,融入了他們。
每天面對著游戲覺得無聊之極,我開始不斷的自嘲,自嘲到“這就是你要過的大學?不去努力,畢業就會有一份沒差?你真是個傻逼”不斷的反省如何去做,但就是下不了這個改變的決心,或許我真的沒有考慮“如果我無所畏懼,那么我會怎么做?”
或許我真的害怕改變,上了大學,覺得自己變得好陌生,一點都不像之前的自己,沒有了那顆熱血的心,沒有奮斗的動力,只是一味的去接受。故事中的一句話印證了我的觀點:“我們應該從中得到一些補償,我們有這樣的權利。”我想我現在的思想就是印證了這句話,這看似不經意的話,卻反映出了生活中大部分人的想法。至少是我,很多次的在過去的事情中游弋,渴望得到改變,后來這種想法越來越深,就會悄然霸占我的心,讓我自私地以為自己應該得到些補償,無理怨恨現實的不公。其實不然,現實沒有存在公不公平,只存在你要不要追求你的公平,對于你的公平都不去追求了,誰還會對你公平。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我慢慢的覺得我開始自傲,看不滿周圍的一切。反之想想,我自己又是不是真的對生活,對這件事付諸了自己的努力呢?不難發現,我只是停留在自己固定的錯誤思維模式中,做著不正確的選擇。
篇二:《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800]
因為恐懼我們不敢往前,因為恐懼我們不去改變,因為恐懼我們失去很多生活奶酪,生活是一座迷宮,我們時常走進死胡同,時常陷入迷茫,而我們要戰勝恐懼,只為在一直前進的生活的迷宮中找到自己的出路。——題記
《誰動了我的奶酪》我印象最深刻是這樣一句話“如果不再恐懼,你會做什么?”學生時代我們生活很安逸,生活根本不存在什么恐懼,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情,因為沒有恐懼,所以天不怕地不怕。我想任何人都滿懷抱負的走出大學,走進社會,只為大展拳腳,但事實不是這樣,因為社會生活跟大學完全不一樣,我們開始迷茫,開始不知所措,開始恐懼未來的生活,因為未來是一個未知數,因為根本不知道你會不會走進死胡同,這時我們會原地呆在那里,因為恐懼,不敢往前走一步,像書中的哼哼一樣,因為恐懼改變而否認和拒絕變化。
“初生牛犢不怕虎”。最初的我們或許還干勁十足,信心百倍,一點點成功就開始沾沾自喜,但是世事難料,可能有一天我們的成功,像“奶酪”會在某一天消失不見一樣。失敗開始敲打我們的房門,我們開始慌亂開始失措開始畏首畏尾開始猶豫不決,恐懼帶來了逃避,而逃避又引發了惰性,繼而固步自封,開始怨天尤人,而不懂去想如果沒有恐懼我們會不會更好?
我想如果不再恐懼,我們會變得更加適應現在的生活,正像書中說的一樣:“變化無處不在,迅速適應可以讓我們占得先機”。因為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在變化,如果我們還在恐懼中不敢踏出一步,而別人則在探索中前進,最后當我們回過頭的時候,我們肯定會說那時我們是多么的愚蠢,因為恐懼而沒去適應生活而被生活淘汰。
我想如果不再恐懼,我們會更加容易接受一切,就像書中唧唧對因恐懼改變而不敢面對現實的哼哼所說:“有時候事情變化了就再也回不到原來的模樣了,現在就是如此。但是,這就是生活!生活在前進,我們也應該如此。”如果改變不了生活,那我們就欣然接受,因為恐懼、抱怨、逃避除了浪費我們寶貴時間和有限的精力以外,總歸是毫無用處的。
看完這本書之后,我想起我之前的座右銘——A?J?克朗寧說的一段話:“生活并不是筆直通暢的走廊,讓我們輕松自在的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宮,我們必須從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們時常會陷入迷茫,在死胡同里搜尋,但我們始終深信不疑,有一扇門會向我們打開,它或許不是我們曾經想到的那扇門,但我們始終發現,它是一扇有益的門”。
篇三:《誰動了我的奶酪》讀后感[800]
生活就像不斷翻滾的浪花,各種變化都在隨時發生;生活也像逆行的小舟,不進則退。若你想適應生活,“變”是你唯一的選擇。
近日,在悠閑的午后,手捧一杯香茶,伴隨裊裊的香氣,細細地閱讀了《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講芝加哥同學聚會,第二部分是兩只小老鼠和兩個小矮人尋找奶酪的故事,第三部分則是大家聽完故事后的感悟。本書最精華之處莫過于中間四個小主人公尋找奶酪的故事,嗅嗅和匆匆是兩只小老鼠,唧唧和哼哼是兩個小矮人,他們四個都在迷宮中尋找自己喜歡的奶酪。當他們尋找到“奶酪C站”時,那里有著很多的可口的奶酪,他們都認為自己已經擁有了幸福。但是,奶酪是會變化的,奶酪是會減少的。當一天“奶酪C站”的奶酪真的消失的時候,嗅嗅和匆匆馬上踏上尋找新奶酪的旅途,因為他們早就嗅出了變化,迅速地采取行動;而唧唧和哼哼沒有察覺奶酪的變化,他們毫無準備,躊躇不前。在經過一段時間后,嗅嗅和匆匆已經找到新的“奶酪N站”,那里有他們從未見過最多的奶酪;唧唧覺得是時候要改變,打算重新出發,但哼哼卻害怕改變,只想停留在原地等奶酪出現。故事的最后,唧唧終于找到了“奶酪N站”與他昔日的老鼠伙伴相聚。但哼哼究竟有沒有鼓起勇氣踏上尋找奶酪之路,作者卻給我們留下了懸念。
“奶酪”代表的是生命中最想得到的東西,“迷宮”則代表你所追求事物的地方,讀后感。我們大多人何嘗不是像故事中的小矮人,當沒有得到“奶酪”時,我們拼命去追求,得到之后,我們就以為擁有了一切,沒有未雨綢繆,更沒有居安思危。殊不知變化已悄然發生,所謂量變引起質變,不知不覺中一切事物都在改變,只是我們渾然不知而已。其實,我們驀然回首,想想自己以前的夢想,以前的追求,哪些是已經成為了現實?哪些是已經被我們淡忘?哪些是已經夭折,無法再實現?我們生活在這現實的社會,許多東西不是我們能左右,生活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變化,我們或許還沒有擁有“奶酪”,就要開辟新的途徑去尋找;或許已經擁有了“奶酪”,也要保持警覺,預想萬一有天“奶酪”不見了的情況,提早做好應對的準備。
書里有兩句話我很喜歡,一句是“如果你不改變,你就會被淘汰”,像哼哼,不改變只有做生活的弱者,將會被社會淘汰;另一句是“當你無所畏懼,你會怎么樣?”,像唧唧,它改變心態,不再怨天尤人,當你不再懼怕改變,并欣然去接受它,重新出發,就會擁有更多的收獲。
《誰動了我的奶酪》確實是一本好書,但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讀后的所思所想都會各不相同,但我相信所有的讀者都會確信這個真理:變是唯一的不變!
本文來自:作文大全網 http://www.885221.com/zuowen/8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