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題快、立意新、文思暢達、辭美意豐的考場作文往往備受閱卷老師的青睞;而那些語句表達過長、入題過慢,主旨含蓄、無視覺沖擊力,內蘊不足、形式不清潔的習作則注定是考場上的“吃虧文”。其關鍵之處,就在于考生能否在規定時間內扣住話題,調動一切潛能,快速進入寫作氛圍,有效展開構思。
作為語文學科“半壁江山”的作文,是任何考生都不能輕視的?荚嚂r間緊迫,怎樣讓自己在有限的時間內展現才華?
立意準
作文立意不準,則文不扣材,離題萬里,滿盤皆輸。準確把握材料內涵,領悟命題者用意,正確審題立意,是寫作關鍵所在。由于思維取向的不同,可能出現多角度、多層面的立意,這時,考生一定要理性分析、認真篩選,盡早走出作文主題混亂的沼澤,謹記:多義文必亂。主旨鮮明、集中,筆力才會集中一處。
縱覽歷年高考佳作不難發現,不論是限制條件諸多的原材料作文和命題作文,還是審題障礙較少可任憑考生文思馳騁的新材料作文、半命題作文和話題作文,文章主題的確立大抵可歸納為兩種:一類是揭示一個道理,另一類是表達某種感情。如能確定通過哪個角度突出主題,文章就會詳略得當,精彩的描寫才有意義。
以寫演講稿 《我有一個夢想》為例,如立足現實中考生的夢想——— 考取高分,步入理想的殿堂,敘寫自己如何發憤學習,超越自我,用自信蘸著汗水書寫心中的豪壯誓言,描繪未來美好的藍圖,是為揭示“愛拼才會贏”這一哲理服務的。若放眼世界,以地球母親的獨特視角,歷數人類面臨的危機困惑與挑戰,勾勒“那一天大地不再凄涼,沒有破壞、掠奪和污染,秀美的山川環抱家園,清澈的江河一片蔚藍;那一天世界不在動蕩,沒有戰爭、貧困和饑荒,幸福的生活充滿陽光,和平的鮮花到處開放”這一共同夢想,自然是對人類漠視和平、被利益蒙蔽雙眼的痛惜,對人類亂砍濫伐、肆意破壞生態的扼腕,這種憂患意識,催人警醒,發人深思。
內蘊豐
世界上萬事萬物本來就有這樣那樣的聯系,但不經過思考就不易發現。很多考生文思閉塞的主要原因是:把所寫的事物孤立起來,而看不到與其它事物的聯系。如果考生善于運用聯想,則思路自然寬闊。優秀作文的考生一大特點就是:看到話題,就激發多方聯想,展開由此及彼的思考。
世界由自然和社會兩大部分組成,若能從這兩個層面拓展開去,就自然萬物的啟迪、生活點滴的感悟、歷史人情事理的反思、時尚熱點的透視四個方面展開豐富聯想,即可讓自己在斗室之間 “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揮就華章。
以半命題作文 《還本來面目》為例,考生可以《還地球本來面目》為題,羅列森林毀壞嚴重、河流污染泛濫等觸目驚心的現實,適時提出增強國民環保意識勢在必行這一觀點;也可以《還中學生本來面目》為題,用中學生臉上的暮氣、眼中的迷茫、肩上的重負、腳底的深沉跟應試教育叫板,旨在還中學生原有的朝氣與活力;也可以《還玄奘本來面目》為題,結合歷史所學知識,解讀奘師壯麗一生的傳奇經歷與自強不息精神,還原歷史上唐玄奘真實的面目——— 精通佛法,虔心求學,膽識過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也可從時下熱播的戰爭歷史片《拉貝日記》切入,透過德國友人約翰·拉貝等人的視角,真實再現一場毫無人性的滅絕殘殺,行文可援引“日記”中對于日軍獸性暴行的真實描寫,還原南京大屠殺血淋淋的真相,有力抨擊日本右翼政治勢力積極參與,甚至主導美化侵略、掩蓋和抹煞戰爭罪行這一活動。
以上四個層面的構思,考生若能選擇自己最熟悉、掌握材料最多的角度去發散思維,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定能思路廣闊,內容豐富,思想深刻。
層次明
文章的內容要通過組織安排才能表達出來,文章的主題也要通過結構來加以凸現,所以,輕視結構的作用,忽視結構訓練,是錯誤的認識和做法,勢必會影響作文的質量,影響考試作文的成績。結構完整,作文思路展開有序,要求學生基本做到:開篇切題(開門見山),行文扣題(形散神聚),結尾點題(發人深思)。
建議考生運用兩結合快速起草法,即把打草稿(標題、開頭、結尾)和列提綱(主體內容,按順序分條列出,意在對全文起調控作用)相結合,既可節約時間,又可避免寫作失誤。
以我省2009屆高三第二次質檢命題作文《十八歲》為例,有的考生從十八歲的心理特征入手,分層鋪敘“十八歲,我明白了憂傷;十八歲,我學會了珍惜;十八歲,我懂得了堅強”;有的考生用“酸甜苦辣”為小標題,書寫十八歲的青澀憂郁、成熟穩重、備戰高考的艱辛苦楚與青春叛逆個性的張揚;有的考生從奶奶、媽媽和“我”三個層面,敘寫一家三代人不同的十八歲經歷,展示社會的變遷。此類考生,大都能在開頭、段首、結尾這些關鍵處把體現題意的文句 “亮出來”,讓閱卷者能清楚看到,行文時段落合理,層次分明,前后照應,上下連貫,線索清晰,題旨凸顯,是考場作文的“佼佼者”。
上一頁
措辭美
語言是文章的第一關口,考場作文的語言除了要能夠根據文章需要盡可能得體準確之外,還應該盡量地體現出個性的色彩。“腹有詩書氣自華”,古詩美文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情感資源,妙用詩文可以激活語言表達,彰顯文章底蘊,使文章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和文化氣。怎樣借用詩文來為你的考場作文增輝添色呢?
考場作文中最常見的方式是“引用”,即恰到好處地引用、嵌入詩詞美文,使哲理思考和情感抒發傳達得深刻而有底蘊,讓文章擁有了較高的文化品位?忌裟茉谖恼卤容^突出、醒目的位置(如文章的標題、題記、首段和末尾等處)引用詩文名句,容易引發閱卷老師的關注,留下較好的印象。如果考生的文言功底較扎實的話,也可模仿古典詩文的語言,用文言的筆法來表達現代的感悟,或是改寫古詩文,讓自己的考場作文平添些許的詩意,這無疑也是考場作文“創新”的一記妙招,歷年高考作文中都有這方面的成功例子。
以新材料作文“喚醒自己”為例,有考生這樣寫道:“喚醒自己,陶潛隱于南山,躬耕壟畝,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尋找到了心靈的自由,挾一卷書生意氣,把一把濁酒,再在自家的竹籬斜上一叢叢黃菊,悠悠南山自心出;喚醒自己,程硯秋于耕讀之中,再翻水袖,只一身紅妝,‘一曲清歌動九城,紅氍毹襯舞身輕’便驚煞眾人;喚醒自己,海子在麥穗沉淀的金秋,尋找到了詩歌的圣地,‘泉水白白流淌/花朵為誰開放/永遠是這樣美麗負傷的麥子/吐著芳香/站在山崗上’,美麗得令人心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幸福得叫人心往。”文思靈動,措辭精美,令人嘆服。
龔麗敏 (莆田第十二中學語文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zuowen/kaoshi/15724.html
相關閱讀:考場名句的運用 以名句為題畫龍點睛
云南干旱
初中優秀考場作文賞析:成長的記憶
優秀考場作文賞析:做金錢的主人(廣州二模)
中考作文:考場上如何分配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