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說過,人類因夢想而偉大,因夢想而不凡。
古今中外,多少人為了追尋夢想、實踐夢想付出他們一生的歲月,甚至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北極在十九世紀之前,一直是塊神秘、杳無人煙的處女地,也是許多探險家亟亟一窺的夢土。
一八八六年,美國海軍上校羅伯?皮里和他的助手馬特?亨森第一次從迪斯科灣穿過格陵蘭冰蓋,深入內陸一百英里。
馬特?亨森是名黑人,從小喪親,十二歲就在船上當侍者,同樣對探險著迷,聽到皮里探險北極的計畫,自愿擔任皮里的仆從,后來成為他的得力助手。
他們的探險隊前后六次從不同的路線向北極點挺進,終因北極酷寒,不可捉摸的天氣變化,補給的困難,無功而返。
為了探險,皮里曾跌斷腿,并因凍傷失去八個腳趾頭,也因長年在外,冷落妻兒,影響到家庭生活,可是依然不肯放棄他要征服北極的夢想。
一九○八年,五十二歲的皮里第七次和亨森探險北極,這次他們從埃爾斯米爾島出發,終于在次年成功的抵達北極點。
在〈雪地悍將〉這部傳記影片中,曾描述一段有關人性掙扎的小插曲。就在他們即將抵達極點前一夜,此時只剩下皮里?亨森和四名愛斯基摩人,皮里突然起了私心,他要求亨森留下,第二天由他獨自完成最后的一段行程,因為他要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抵達北極的人。他對亨森說:「這是我一生的夢想,我已老了,以后不可能再有機會了!
誰知皮里因為過于疲勞,熟睡不醒,等他再張開眼睛時,發現亨森已經出發了。皮里一路又急又怒的追趕,沒想到亨森卻在半路等他。亨森說:「這雖然是你的夢想,卻也是我的夢想!」
最后兩人一起登臨北極點,亨森親手插上美國國旗。回國后,皮里受到英雄式的歡迎,而亨森卻因當時社會濃厚的種族歧視而被刻意漠視。直到亨森一九五五年逝世后始獲得平反,隨后美國將亨森的遺體遷至溫靈頓公墓安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enggong/1327066.html
相關閱讀:愛上你是一種淡淡的憂傷
奧巴馬就職演說
成功在困境與壓力中誕生
愛情神話
專注是一種力量,就像那穿石的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