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預覽:
《阿莫西夫短文兩篇》之《恐龍無處不在》
達標測評A卷
一.給加點的字注音。
褶皺( ) 潮汐( ) 遺。 ) 臀()
二.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流逝:
天衣無縫:
三.閱讀
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現了一些化石骨骼。該島是稍微離開南極海岸的一小片冰凍陸地,非?拷厦赖哪隙。這些骨頭毫無疑問屬于鳥臀目恐龍。
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現有恐龍化石。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南極的出現,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來說要重要得多?铸埲绾文茉谀蠘O地區生存呢?恐龍實際上并不適應寒冷的氣候,現代的兩棲動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現代兩棲動物)更不適應南極氣候。但1986年在南極確實發現了這種古老的兩棲動物的化石。 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獨立生存,那么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的呢? 這一問題的答案是: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幾十年前,人們發現地殼是由一些緊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緩慢運動的大板塊構成的。一些板塊被拉開,而另一些則擠壓在一起,一個板塊也許會緩慢地向另一板塊下面俯沖。“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島嶼鏈、海洋深淵等等,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謎。
(1).第一段中“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選文涉及的是哪兩個領域?
(2).第三、四段得出的論斷分別是什么?
(3).畫線句子運用了何種說明方法?
(4).第四段中為什么舉“青蛙”和“蟾蜍”這兩個例子?
《阿莫西夫短文兩篇》之《恐龍無處不在》達標測評B卷
一.給劃線的字注音。
遺。 ) 褶皺( ) 追溯( ) 鳥臀目( ) 兩棲動物( )
二.下列詞語有錯誤的一項是( )
A.流逝 時間流逝 流失 水土流失
B.熔化 巖石熔化 融化 冰雪融化
C.導致 導致失敗 倒置 本末倒置
D.漂移 大陸漂移 飄逸 白云飄逸
三.閱讀
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現了一些化石骨骼。該島是稍微離開南極海岸的一小片凍陸地,非?拷厦赖哪隙。這些骨頭毫無疑問屬于烏臀目恐龍。
在地球的其他大陸上也都發現有恐龍化石。這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在南極的出現,說明恐龍確實遍布于世界各地。
如果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要重要得多。不適應寒冷氣候的恐龍如何能在南極地區生存呢?但人們在南極確實發現了這種古老的爬行動物的化石。
恐龍不可能在每一塊大陸上獨立生存,那么它們是如何越過大洋到另一個大陸上去的呢?
這一問題的答案是:是大陸在漂移而不是恐龍自己在遷移。30年前,人們發現地殼是由一些緊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緩慢運動的大板塊構成的。“板塊構造”理論很快為地質界幾乎所有的問題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島嶼鏈、海洋深淵等等,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謎。
可以這樣比喻,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每隔一段時期,板塊會將所有的大陸匯聚在一起,地球此時。僅由一個主要陸地構成,稱為“泛大陸”。當板塊繼續運動時,大陸又重新被分離開。
早期恐龍在那時已經開始出現,并且有機會分散到泛大陸的各個地方。所有陸地似乎都處在熱帶和溫帶環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的不同地區舒適地生活。
大約在2億年前,泛大陸分裂成四部分。
當大陸相互分離時,每一個大陸都攜帶著自己的恐龍而去。到65I)0萬年以前,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所有的恐龍都滅絕了,大陸也已完全分開。現在的每一個大陸都有自己的恐龍化石。
南極也有自己的恐龍和其他恐龍時代繁盛的動植物。然而,這些生物的命運比其他同類要悲慘得多,因為板塊把它們向南攜帶到了極地。大約經歷了l億年,氣候逐漸變冷,植物慢慢越來越稀少,動物種類和數量也大量減少。氣候變得越來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為冰天雪地。位于南極中心部位的南極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十分之九的冰在南極。那里的冰有數英里厚,覆蓋著豐富的化石。如果南極的冰雪層再薄一些的話,我們就可以找到它們。
因此, ,為板塊漂移理論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1.解釋加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1)如果把這個發現與南極大陸聯系起來,這比僅考慮恐龍要重要得多。
這個發現:
(2)早期恐龍在那時已經開始出現,并且有機會分散到泛大陸的各個地方。
泛大陸:
2.用自己的話說說“板塊”運動與“現在的每一個大陸都有自己的恐龍化石”的關系。
3.根據你的理解,將最后一段橫線處的內容補充完整。因此 ,為板塊漂移理論提供了另一個強有力的證據。
《阿莫西夫短文兩篇》之《恐龍無處不在》達標測評C卷
一、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說明方法。
(1)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極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羅斯島發現了一些化石骨骼。( )
(2)可以這樣比喻,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 )
二、恐龍無處不在
可以這樣比喻,板塊背上馱著許多大陸,當板塊向一個或另一個方向運動時,大陸也隨之一起運動。每隔一段時期,板塊會將所有的大陸匯聚在一起,地球此時僅由一個主要陸地構成,稱為“泛大陸”。當板塊繼續運動時,大陸又重新被分離開。
在四十多億年的地球發展史中,泛大陸形成和分裂過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陸大約是在2.25億年前形成的。這個泛大陸存在了數百萬年以后,又開始顯示出破裂的跡象。
早期恐龍在那時已經開始出現,并且有機會分散到泛大陸的各個地方。所有陸地似乎都處在熱帶和溫帶環境內,所以恐龍可以在泛大陸的不同地區舒適地生活。
大約在兩億年前,泛大陸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現在的北美、歐洲和亞洲,南部是由現在南美和非洲構成,最南部是現在的南極洲和澳大利亞,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隨著時間的流逝,北美又與亞洲和歐洲分開,南美也與非洲相離。(如果看一張地圖,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會看到它們拼合得多么天衣無縫。)印度向北移動,并且大約在5 000萬年前與亞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馬拉雅山脈。兩個陸塊在那里聚合并緩慢地褶皺變形。南極和澳大利亞也已相互分離。
1、《阿西莫夫短文兩篇》選自_______譯。阿西莫夫是美國________作家和____家。
2、《恐龍無處不在》談到了恐龍的滅絕,它為_______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3、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詞語。
①天衣無縫( ):______
②褶皺( )( ):________
4、選段是按什么順序進行說明的?
5、概括選段的內容。
6、畫波浪線的語句是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號里的補充說明文字,試結合上下文,說出它的作用。
參考答案
A卷
1 (略)2(略)3(1).地質學和生物學。(2).恐龍遍布于世界各地;恐龍不適合在南極生存。(3).舉例子。(4).因為兩者是我們非常熟悉的兩棲動物,用它們作代表,簡明易懂。
B卷
一(略)二、D
三、1.(1)在南極洲發現恐龍化石(2)板塊的漂移,使地球僅由一個主要陸地構成。
2.要點:①最后一次泛大陸遍布恐龍②板塊漂移把恐龍帶到世界各地③恐龍滅絕后,其化石遍布世界各地3.恐龍化石在南極洲的發現
C卷
一、(1)舉例子(2)打比方
二、1(略)2大陸漂移假說
3、fèn? 形容事物沒有一點破綻。 zhě zhòu 由于地殼運動,巖層受到擠壓而形成的彎曲。
4、時間順序5、分階段介紹了在四十多億年的地球發展史中泛大陸形成和分裂的過程。 這段話是為了說明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線是相吻合的,以此佐證它們很早以前可能是一整塊陸地,從而說明大陸漂移學說的可能性。
6、舉例證明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1334777.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上冊語文練習試卷
初二下冊語文練習冊答案(人教版專用)9
2013年八年級下冊語文5月月考試卷(帶答案)
最新八年級語文期末試題及答案
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