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1.你能將這些詩句補充完整嗎?
⑴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 。
⑵ ,紫殿紅樓覺春好。
⑶羌笛何須怨楊柳, 。
2.注意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戳穿( ) 九霄( ) 一泓( ) 枯萎( ) 迄今( )
3.解釋下列句子中詞語的含義。
⑴有布衣畢?,又為活板(為: )
⑵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和: )
⑶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就: )
⑷有奇字素無備者(素: )
⑸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殊: )
4.譯句。
⑴不以木為之者,文理有疏密。
⑵滿鐵范為一板,持就火煬之。
5.選出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A.有沒有堅定的意志,是一個人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關鍵。
B、中學生是學習的重要階段。
C.北京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兩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們聽到的是歡樂的歌聲和愉快的笑容。
6.提取下面文段中的關鍵信息,將其寫在橫線上。
為了“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長征二號F型火箭在歷時多年的研制過程中始終將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鸺隙鄠系統采用了“雙保險”設計;同時,提高了元器件質量等級和篩選標準,提高了發動機的可靠性。由于嚴格的質量控制,該型火箭可靠性指標提高到了目前的0.97,安全性系數更是達到了0.997,成為目前國內可靠性最高的運載火箭。
7.填入空白處的關聯詞最恰當的一項是( )
說五四時期的那一代有志青年為了中國的前途和命運曾在黑暗中苦苦求索是艱辛的, 當代青年則是幸運的, 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我們已經找到了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這一理論 使我們創造了過去十年的輝煌,也將使我們在新世紀里繼續創造輝煌。
A、盡管 那么 因此 不但 B、如果 那么 因為 不僅
C、如果 所以 既然 不僅 D、盡管 但是 既然 不但
8.下列句子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同學之間應和睦相處,任何一句挑拔離間的話都會影響團結。
B、要想成就一番事業,積極的心態則是成功的起點。
C、急烈的比賽就要開始了,大家既興奮又緊張。
D、這條商業街十分繁華,從早到晚,行人穿流不息,熱鬧非凡。
第二部分:
(一)
樹木抽青是初春很重要的指標,這是肯定的。但是,各種樹木抽青的時間不同,哪種樹木的抽青才能算是初春的指標呢?從唐、宋詩人的吟詠看來,楊柳要算是最受重視的了。楊柳抽青之所以被選為初春的代表,并非偶然之事。第一因為柳樹抽青早;第二,因為它分布區域很廣,南從五嶺,北至關外,到處都有。它既不怕風沙,也不嫌低洼。唐李益《臨滹沱見蕃使》詩:“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馬多。”劉禹錫在四川作《竹枝詞》云:”江上朱樓新雨晴,?西春?水生,橋東橋西好楊柳,人來人去唱歌行。”足見從漠南到蜀東,人人皆以綠柳為春天的標幟。王之渙著《出塞》絕句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之句。這句寓意詩是塞外只能從笛聲中聽到折楊柳的曲子。但在今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無論大山南北,隨外均有楊柳。所以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送瘟神》詩中就說:”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目今春風楊柳不限于玉門關以內了。
9.初春很重要的一個指示是 。
10、王之渙《出塞》中的名句是“ ”。
11、為什么楊柳抽青被作為初春的代表?從科學上和唐詩中尋找證據。
12、本段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13.說明文用語準確,試從文中找一句分析其語言的準確性。
(二)
①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顯然,能否妥善地解決這一問題,直接關系到人類未來的生死存亡。
②資源短缺的表現之一,是可耕土地資源不足,糧食生產的增長趕不上人口的增長。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許多人紛紛發出警告:地球將無法養活超過100億的人口。然而,一些樂觀的人士反對這種危言聳聽的說法。他們認為,雖然陸地上可耕地的開發已近極限,但地球還有廣闊的海洋可供開發,大海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③當然,海洋所能提供給我們的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糧食一一大米、小麥和玉米等,而是廣義的糧食——其他的能夠滿足人類營養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學家指出:僅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長的海藻,每年的生長量就已相當于目前世界小麥年產量的15倍。如果把這些藻類加工成食品,就可以為人類提供足夠的蛋白質。
④其實,把藻類作為食品,我們并不陌生。僅以我國沿海來說,人們比較熟悉的可食用藻類就有:褐藻類的海帶、裙帶菜、羊棲菜、馬尾藻;紅藻類的紫菜、鷓鴣菜、石花菜;綠藻類的石莼、滸苔等。它們在人工的精心養殖下,主量正在不斷翻新。其中僅海帶一種,目前年產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狀態提高了2000多倍,可見增產潛力是多么巨大!在國外,人們還培育出一種藻類新口種,據說在1公頃水面上生產的這種藻類,經加工后可獲得20噸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這相當于陸地上耕種40公頃土地生產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類營養物。
14.“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是什么?為什么說是“最嚴重的”?
15.第二段中加點的“這樣”指什么?
16.“一些樂觀的人士”的觀點是什么?
17.“海洋所能提供給我們的”糧食指什么?
18.第四段第一句話“其實,把藻類作為食品,我們并不陌生”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9.第四段舉海帶的例子,目的是什么?
20.除了舉例子,第四段還使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21.藻類可為人類提供哪些營養?
22.同傳統意義上的糧食相比,藻類有哪些優點?
(三)
牽;、金銀花等等攀援植物有一套非凡的本領,這就是能夠依附支架,利用莖尖的運動不斷向上爬攀。就拿牽;▉碚f,它莖的頂端10~15厘米一段,由于各個方向的表面生長速度不一致,能在空中不斷改變自己的位置。而且經絡以一定的方向旋轉著,并以此為半徑,在一圓周內遇到依附物后,就會把依附物纏繞起來,以此攀向高處去爭取陽光和雨露。
有趣的是,大多數植物的轉頭運動是有一定方向的,如金銀花、菟絲花、雞血藤等始終向右旋轉,牽牛花、扁豆、馬兜鈴、山藥等則向左旋轉纏繞向上,而何首烏卻是隨心所欲的轉頭,有時主旋,有時右旋。
那么,這些纏繞莖植物為什么會有固定的纏繞方向呢?
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植物旋轉纏繞的方向特性,是它們各自的祖先遺傳下來的本能。遠在億萬年以前,有兩種攀援植物的始祖,一種生長在南半球,一種生長在北半球。為了獲得更多的陽光和空間,使其生長發育得更好,它們莖的頂端就緊緊隨時朝向東升西落的太陽。這樣,生長在南半球植物的莖就向右旋轉,生長在北半球植物的莖則向左旋轉。經過漫長的適應、進化過程,它們便逐步形成了各自旋轉纏繞的固定的方向。以后,它們雖被移植到不同的地理位置,但其的特性被遺傳下來而固定不變。而起源于赤道附近的攀援植物,由于太陽當空,它們就不需要隨太陽轉動,因而其纏繞方向沒有固定,可隨意旋轉纏繞。
分清作物的左旋、右旋在實踐中具有重要意義。若錯把左旋植物以右旋方式纏繞在支架上,則很快就會自行脫落;若繞的方向與其習性相同,則會纏得更緊,順利向上攀援,生長發育良好。
23.本文說明的對象是什么?
24.文章主要說明的是它們的什么特征?
25.牽;ǖ戎参锢p繞支架的目的是什么?
26.本文所采用的說明順序是 的邏輯順序。
第三部分:寫作
介紹你喜歡的一種動物或植物,要求用三種以上的說明方法。題目自定,不少于500字。
參考答案
1.⑴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⑵東風已綠瀛洲草⑶春風不度玉門關
2.略
3.⑴發明⑵摻和⑶完成⑷平時⑸一點兒
4.⑴不用木頭雕刻活字的原因,因為(木頭)的紋理疏密不勻。⑵排滿鐵模子就算作一塊活權,拿著它靠近火邊烤烤它。
5.C
6.長征二號F型火箭在歷時多年的研制過程中始終將可靠性、安全性放在首位。
7.B
8.B
9.樹木抽青。
10.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11.以科學角度講:因為楊柳抽青早,分布區域廣,南從五嶺,北至關外,到處都有。它既不怕風沙,也不嫌低洼。從唐詩中有李益的“漠南春色到滹沱,碧柳青青塞馬多”。
12.由總到分的邏輯順序。
13.如:從唐宋詩人吟詠春來,楊柳算是最受重視的。“最”表程度,突出楊柳非常受重視,被選為初春的代表,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14.人口劇增,資源短缺。“最嚴重”是因為它直接關系到人類未來的生死存亡。
15.“這樣”指可耕土地資源不足,糧食生產的增長趕不上人口的增長。
16.雖然陸地上可耕地的開發已近極限,但地球還有廣闊的海洋可供開發,大海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17.指“其他的能夠滿足人類營養需要的食物”。
18.承上啟下
19.說明了海帶增產潛力之大。
20.列數字、作比較、分類別
21.提供足夠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
22.品種多,產量高,增產潛力大,營養豐富。
23.纏繞莖植物,或攀援植物
24.它們會朝著一定方向纏繞。
25.借助依附物攀向高處,以獲取更多陽光和雨露。
26.由現象到本質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er/1337322.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附答案)
八年級上冊語文練習試卷
最新八年級語文期末試題及答案
2013年八年級下冊語文5月月考試卷(帶答案)
初二下冊語文練習冊答案(人教版專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