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地理中考復習二輪專項練習-認識跨省區域
一、選擇題
1.(2分)長江三角洲的交通運輸( )
A.以水運為主
B.以鐵路為主
C.以高速公路為主
D.已形成鐵路、高速公路、海運、內河航運、航空等綜合運輸體系
2.(2分)黃土高原形成原因是( )
A.地表長期風化的結果 B.流水沖積作用造成的
C.風力沉積作用造成的 D.內力作用的結果
3.挖窯洞居住,以小米為主食的居民分布在下列哪個地區( )
A.長白山區 B.東北平原 C.華北平原 D.黃土高原
4.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城市、工業沿江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
A.有充足的水源保證 B.有豐富的資源可用
C.有便利的水運條件 D.有平坦的土地條件
5.長江中下游地區最突出的自然災害是( )
A.長江水污染 B.長江的洪澇災害
C.酸雨 D.河湖淤積
6.“魚米之鄉”和“天府之國” 各指的是( )
A.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
B.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
C.四川盆地和華北平原
D.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
2010年世界博覽會,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在上海舉辦,本次世界博覽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椐此回答下列問題。
7.上海位于我四大工業基地的( )
A.遼中南工業基地
B.滬寧杭工業基地
C.京津唐工業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
8.本次世界博覽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 )
A.海水養殖 B.耕作
C.放牧 D.工業、服務業
9.為迎接、服務本次世界博覽會,組委會向社會招募了大量懂英語的志愿者,其原因是( )
A.英語是世界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B.英語是世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
C.英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達國家
D.英語是聯合國規定的唯一工作語言
10.現有1萬噸煤炭從甲港口運往上海港,最廉價的運輸方式是( )
A.航空運輸 B.公路運輸 C. 管道運輸 D. 海洋運輸
11.關于上海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上海地處珠江三角洲前沿
B.京九鐵路和京滬鐵路在這里交匯
C.長江三角洲區域的核心
D.東方明珠位于上海浦西
12.黃土高原地區嚴重的自然災害有
①旱澇災害 ②臺風 ③滑坡 ④泥石流 ⑤火山爆發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③④⑤
13.風“吹來”的高原是指我國的 。ā 。
A、青藏高原 B、黃土高原 C、內蒙古高原 D、云貴高原
14.長江三角洲區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下列所述不屬于該區域內外聯系的優勢條件是( )
A.濱海臨江,水、陸、空交通便利
B.農業歷史悠久,城鎮密集、工商業發達
C.經濟發展居全國領先,綜合實力最強
D.有眾多的僑鄉,便于引進資金和技術
15.長江中下游地區最集中、最嚴重、最頻繁的自然災害是( )
A.泥石流 B.洪澇 C.寒潮 D.酸雨
16.讀圖,有關長江三角洲區域概況,不正確的是( 。
A.地勢低平、氣候濕潤
B.其核心城市上海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城市
C.其北翼的中心城市是杭州
D.南京是江蘇省省會,有“六朝古都”之稱
17.黃土高原地區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
A、大力發展交通運輸業 B、大力發展種植業
C、大力發展旅游業 D、大力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18.以下哪項不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A.夏季多暴雨B.人們大量開采礦產
C.土質疏松D.坡度大
19.黃土高原生態系統十分脆弱,主要表現在
①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低 ②水土流失已得到有效控制
③人地矛盾有所緩解 ④環境遭到破壞后恢復困難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20.下列屬于長江沿江經濟發達地帶的中心城市是
A、上海、濟南 B、南京、武漢
C、重慶、成都 D、南昌、杭州
21.黃土高原的生態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
A.人們的觀念B.人口的增長C.耕地的需求D.燃料的需求
22.面對水土流失我們應該:
A.無動于衷B.過度放牧C.亂砍濫伐D.植樹造林
二、填空題
23.(4分)黃土高原東起 山脈,西至烏鞘嶺,北連 高原,南抵 。
24.讀“黃土高原位置圖”完成下列各題。(6分)
(1)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
山脈:A B
(2)黃土高原最嚴重的的生態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簡要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回答1點即可)。
人為原因。(回答1點即可)。
(3)黃土高原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最富集的能源礦產是 ,其儲量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
(4)陜北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是__ ______。
25.材料一:我國的黃土高原,根據歷史記載和埋藏的土壤證明,過去不僅有肥沃的草原,而且有茂密的森林,大量的野生動物在那里繁衍、棲息。然而,經過幾百年的掠奪式開發,現在的黃土高原一片荒山禿嶺,溝壑縱橫,水土流失嚴重,自然環境惡化。要恢復昔日的面貌,已經十分困難了。
材料二:黃土高原地區丘陵利用狀況示意圖。(15分)
(1)黃土高原地區的氣候類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圖中可知,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村舍遷移。
(3)你認為治理黃土高原應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地形區突出的環境問題是 ,造成該問題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至少兩條)。
26.珠江三角洲區域的核心城市是 和 。
27.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7分)
(1)此圖為我國的__________地區
(2)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稱:
A. B. C. D.
(3)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省級行政區名稱:
① ② ③ ④ 21教育網
(4)圖示區域的地形主要有 、 、 、 ,氣候類型是
,植被是 ,耕地類型是 。
三、綜合題
28.讀湖南省略圖,回答問題。
湖南省素有“魚米之鄉”、“芙蓉國度”之稱。請根據所學知識,結合湖南省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湖南為糧食生產大省,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 ,主要種植區是圖中的 (填代號)。
(2)圖中代號①表示的河流是 ,該河流經過了 城市群,在長沙市的大致流向是 。
(3)寫出字母A、B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
山脈:A
鐵路:B
(4)湖南旅游資源豐富,某同學在湖南D、E、F三地拍攝并精選的三張圖片,請你為他們貼上拍攝地(用字母表示)
29.下圖是長江流域主要工業基地、城市和鐵路分布圖,據圖回答。(10分)
(1)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工業十分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這種工業特色形成的原因是
A.發展工業的水能條件優越
B.發展工業的礦產條件優越
C.發展工業的交通和科技條件優越
D.發展工業所需的各種條件都優越
(2)在圖中字母.所示的工業基地中,能夠為其它工業區提供電力支持的是 ,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龍頭帶動作用的是 。
(3)長江沿江地帶的經濟發展對整個流域內南北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其原因是什么?
(4)長江是一條航運的黃金水道,由于它承擔了東西方向的主要運輸任務,所以流域內一直沒有東西方向的鐵路。為了增強長江流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目前正在修建沿江鐵路和沿江高速公路。既然長江流域內運輸任務由長江水運所承擔,為什么還要修建鐵路和高速公路?(4分)
參考答案
1.D
【解析】
試題分析:長江三角洲是我國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鎮江、揚州以東長江泥沙積成的沖積平原,位于江蘇省東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區。
長江三角洲有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滬寧杭。其工業中心主要有上海、南京和杭州。該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有利條件有:工業基礎和科技力量雄厚,消費市場廣闊,水陸交通便利等。上海為中國廣大內陸尤其是長江沿岸地帶起到輻射帶動作用,為長江沿江地帶提供科技力量,高素質人才,雄厚的資金,廣闊的市場,便捷的交通,促進長江沿江地帶的產業升級,優化長江沿江地帶產業的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做到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貫徹與落實。
解:長江三角洲位于長江入海口,海陸空交通都很發達,已形成鐵路、高速公路、海運、內河航運、航空等綜合運輸體系。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長江三角洲的主要運輸方式,理解解答即可。
2.C
【解析】
試題分析:關于黃土高原的成因有不同的說法,其中“風成說”最為普遍。
解:黃土高原是由于風力堆積作用形成的。亞洲東部季風區強大的冬季風,來源于中高緯內陸地區,即西伯利亞和蒙古高原一帶,風帶來大量的沙塵,遇到山地的阻擋,沙塵沉積下來形成現在的黃土高原。
故選:C。
點評:對于黃土高原的形成要求學生理解即可,不必深入分析。
3.D
【解析】
試題分析:黃土高原由于土質疏松,植被稀少,且土層是垂直結構,這里有居民都挖窯洞作為居住的地方,而且由于此地區,降水不均勻,集中在夏季,氣候較干旱,適合較耐旱的小米生長,所以當地居民以小米為主食。所以選D。
考點:本題考查黃土高原的民居和飲食。
4.C
【解析】
試題分析:
長江水量豐富,航運條件便利,為其發展提供了便利的水運和充足的水源,因此,長江中下游平原上的許多城市往往都是沿江發展起來的,故本題選C。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5.B
【解析】
試題分析:
長江中下游地區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量豐富而集中,在梅雨季節和臺風雨季節,加上總體上地勢平緩,水流下泄相對遲緩,影響該地區的首要的自然災害就是洪澇災害,故本題選B!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以河流為生命線的地區──長江沿江地帶。
6.D
【解析】
試題分析:
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平、湖泊眾多、河渠稠密、水田連片,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的西部,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之稱,故本題選D。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7.B
8.D
9.B
10.D
【解析】
試題分析:
7.遼中南工業基地位于遼寧中南部,包括大連、沈陽等城市,滬寧杭工業基地主要包括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京津唐工業基地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珠江三角洲主要包括廣州、深圳等城市,故選B。
8.聚落可以分為城市和鄉村兩種聚落,其中城市聚落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活動,鄉村聚落主要從事耕作、漁業、畜牧業等活動,故選D。
9.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故選B。
10.煤炭屬于大宗笨重的貨物,而且不易變質,適宜于鐵路或者水運,從甲到上海有海洋,所以用海洋運輸,故選D。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了滬寧杭工業基地的主要特征。
11.C
【解析】
試題分析:上海市位于長江入海口,是全國最大的港口,它是長江三角洲區域的核心,是我國最大的商業中心.根據題意,故選C.
考點:本題考查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的位置和特點.
12.A
【解析】
試題分析:黃土高原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這里的氣候干旱,隨著人口的增長,人均耕地減少,造成人們破壞植被、開墾荒地、砍伐森林等現象時有發生,旱澇災害是黃土高原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致黃土高原地區生態環境惡化,泥石流、滑坡、塌陷等自然災害頻繁,導致農作物產量下降,于是,人們又想方設法擴大耕地開墾面積,進而加劇了環境破壞,故選A.
考點:本題考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3.A
【解析】
試題分析:有關黃土高原形成的學說有許多,其中學術界認同的是風成說,該學說認為黃土高原的黃土來自于蒙古高原、中亞地區,大的巖石破碎后,被風吹起,形成的較小塵土越到山脈阻擋或風力減弱時,便落下沉積下來,形成黃土高原,故選B。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了黃土高原形成的原因。
14.C
【解析】
試題分析:長江三角洲濱海臨江,水、陸、空交通便利,故A屬于長江三角洲的優勢條件;農業歷史悠久,城鎮密集、工商業發達,故B屬于長江三角洲的優勢條件;經濟發展居全國領先,綜合實力最強不屬于長江三角洲對外聯系的優勢條件;長江三角洲工商業發達,經濟基礎雄厚,故D屬于長江三角洲的優勢條件,故選C.
考點:本題考查長江沿江地帶的開發.
15.B
【解析】
試題分析:長江中下游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多,且夏季多暴雨;地形多平原,地勢低平,不利于瀉洪;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洪澇災害最為集中,最為嚴重,最為頻繁的地區.根據題意,故選B.
考點:本題考查旱、澇、寒潮、臺風等災害性天氣的影響.
16.C
【解析】長江三角洲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地區地勢低平,氣候濕潤,有水鄉和魚米之鄉之稱,故A敘述正確;
長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是上海,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業城市,故B敘述正確;
長江三角洲北翼的中心城市是南京,杭州是南翼的中心城市,故C敘述錯誤;
南京是江蘇省省會,有“六朝古都”之稱,故D敘述正確.
17.D
【解析】
試題分析: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在經受人類活動的破壞后,很難恢復.要實現黃土高原的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關鍵是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環境,選D.
考點:本題考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8.B
【解析】關鍵在于“不是自然原因”需要選擇人為的原因,只有B是人為的原因。
19.D
【解析】
試題分析:黃土高原生態系統十分脆弱,主要表現在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低,人地矛盾突出,地形破碎,自然災害頻繁,環境破壞后恢復困難,選D.
考點:本題考查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20.B
【解析】
試題分析:長江沿江地帶東起上海、西至四川的攀枝花,東西綿延3000多千米,南北寬度大致在長江兩岸100-200千米的范圍內,大部分在北緯25°-35°之間,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帶狀區域,長江沿江地帶有四個中心城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選B.
考點:本題考查北方和南方的主要城市.
21.B
【解析】黃土高原生態問題的根源在于人口的增長。
22.D
【解析】面對水土流失我們需要植樹造林,這樣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3.太行;內蒙古;秦
【解析】
試題分析: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沖刷下,水土流失嚴重。這里不少地區是國內聞名的貧困地區。近幾十年來,通過對黃土高原進行大規模的整治,這里的生態環境逐漸發生了喜人的變化,不少地方已滿目青翠,林茂糧豐,擺脫了昔日的貧困局面。
解:黃土高原位于長城以南,秦嶺以北,祁連山烏鞘嶺以東,太行山以西,是世界上黃土分布面積最廣的區域。長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表形態。
故選為:太行;內蒙古;秦嶺。
點評:考查黃土高原的范圍,要理解記憶。
24.
(1)太行山脈 秦嶺
(2)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松、地表缺乏植被保護、夏季多暴雨等;人為原因:亂墾濫伐、過度放牧、采礦修路等破壞地表植被。
(3)煤炭
(4)窯洞
【解析】
試題分析:
(1)黃土高原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連秦嶺、北抵長城,是我國第三大高原,據圖可知:山脈A是太行山,B是秦嶺。
(2)黃土高原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主要表現在水土流失嚴重,主要原因在于:自然原因:①季風氣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黃土土質疏松 (2)人為原因:①亂墾濫伐、過度放牧;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輪荒);③開礦。
(3)煤炭是我國第一大能源,黃土高原的自然資源豐富,其中儲量和產量居全國首位的是煤炭,山西省是我國煤炭儲量最豐富的省區。
(4)在黃土高原地區,人們依據黃土的直立性質,挖掘了冬暖夏涼的窯洞來居住,窯洞也成了黃土高原地區傳統的居所。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25.
(1)溫帶大陸性氣候
(2)耕地減少 水庫淤積
(3)植樹造林 修建梯田 退耕還林還牧
(4)水土流失 植被稀少 夏季多暴雨 土壤疏松
【解析】
試題分析:
(1)黃土高原地區冬春季受極地干冷氣團影響,寒冷干燥多風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和印度洋低壓影響,炎熱多暴雨,所以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年降水量較少,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
(2)水土流失是在濕潤或半濕潤地區,因為植被破壞嚴重,再加上雨水和地表水的沖刷,導致水土流失。據圖可以看出:水土流失帶來的危害是導致耕地減少,水庫淤積,村舍遷移等。
(3)治理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采用的方式是:植樹造林,修建梯田,退耕還林還牧。
(4)黃土高原突出的環境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由于黃土高原植被稀少,土壤疏松,夏季降水強度大,多暴雨,導致地表千溝萬壑,破面水土易流失;(人為原因)再加上人們過度開墾、采礦修路毀林毀草,破壞植被。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溝壑縱橫的特殊地形區──黃土高原。
26.廣州 深圳
【解析】
試題分析:
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減弱,各城市都在努力,加強分工合作,廣州、深圳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區域的核心城市。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面向海洋的開放地區──珠江三角洲。
27.
(1)南方
(2)長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東南丘陵 云貴高原
(3)湖南省 福建省 廣東省 廣西省
(4)平原 盆地 高原 丘陵亞熱帶季風氣侯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水田
【解析】
試題分析:
(1)圖示區域主要位于我國南方地區。
(2)從圖中可以看出,A為長江中下游平原, B為四川盆地,C為東南丘陵,D為云貴高原。
(3)從圖中可以看出,①為湖南省,②為福建省,③為廣東省,④為廣西省。
(4)圖示區域主要位于我國南方地區,耕地類型以水田為主,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侯,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考點:該題考查我國地形區的分布。
28.
(1)水稻 ②
(2)湘江 長株潭 自南向北流
(3)雪峰山 京廣線
(4) F D E
【解析】
試題分析:
(1)與湖北省相對應,湖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省三面環山,湘、資、沅、澧四水匯聚于洞庭湖。境內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較多,是國內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省區之一,是著名的“魚米之鄉”,農業生產歷來較為發達,是我國的農業大省之一。②洞庭湖平原是湖南省主要的農業區。
(2)河流是地形和氣候的產物,地勢決定河流的流向,從河流的流向也可以判斷出湖南省的地勢特點是南高北低;故河流流向是自南向北。
(3)湖南省旅游資源豐富,交通便利,據圖可知,A是雪峰山;B是京廣線。
(4)毛澤東故居位于湖南韶山,武陵源位于湖南張家界,?山位于湖南省的新寧縣。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29.
(1)D
(2)C F
(3)長江支流大多是南北向延伸,鐵路干線也多南北方向
(4)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運輸量不斷增加,長江航運滿足不了運輸要求;各種運輸方式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修建它們可以優勢互補,滿足人們對交通運輸的不同需求
【解析】
試題分析:
(1)長江沿江地帶是我國工業十分發達的綜合性工業地帶,這種工業特色形成的原因是發展工業所需的各種條件都優越.
(2)在圖中所示的工業基地中,能夠為其它工業區提供電力支持的是宜昌,在區域經濟發展中起龍頭帶動作用的是上海.
(3)長江沿江地帶的經濟發展對整個流域內南北經濟的發展具有很強的輻射帶動作用,其原因是長江支流大多是南北向延伸,鐵路干線也多南北方向.
(4)在長江流域要修建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原因是: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運輸量不斷增加,長江航運滿足不了運輸要求;各種運輸方式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修建它們可以優勢互補,滿足人們對交通運輸的不同需求.
考點:本題考查長江三角洲工業基地的位置和特點;長江中游及三角洲經濟發展的特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san/254136.html
相關閱讀:2015年初中質檢地理試卷(附答案)
地理寒假作業答案人教版
2012年贛州市中考地理試題(附答案)
2012年山東省臨沂市中考地理試題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2018年初中地理畢業質量檢測試題(光澤縣附答案)